2014電子賀卡400_0124  

「菩薩」是什麼?
「菩薩」的義涵究竟為何?聖嚴法師告訴我們,菩薩不是供人仰拜的偶像,「菩薩」是發了菩提心的眾生,以種種身分和形相,在世間救苦救難,當眾生需要什麼樣的菩薩,他們就以那種形相,出現在他們身旁。

這期的專題是「菩薩在人間」,菩薩是什麼呢?今天分享聖嚴法師對「菩薩」的開示。------------------------------「菩薩」是什麼?編按「菩薩」的義涵究竟為何?聖嚴法師告訴我們,菩薩不是供人仰拜的偶像,「菩薩」是發了菩提心的眾生,以種種身分和形相,在世間救苦救難,當眾生需要什麼樣的菩薩,他們就以那種形相,出現在他們身旁。■ 聖嚴法師菩薩不是偶像,偶像只是佛教徒修行過程中使用的法物而已,它雖代表著佛與菩薩的莊嚴相,它的本身並不就是佛與菩薩。但是佛菩薩的偶像能讓我們供養禮拜,集中心念,表達虔誠懇切的信仰力。菩薩不是鬼神,只能短時間內和小範圍內顯靈異的是鬼,能在較長時期內及較大區域內顯現靈異的是多福大力的鬼,或者稱之為神。一般人不能分辨神佛的不同,也不知道鬼神與佛菩薩的差別。佛菩薩不會希求人們對他的祭祀和回報,只有無條件地為眾生解救苦難,鬼神則對人們貪求報酬、祭祀血食等,以顯示他們的威力和榮耀。菩薩救濟眾生,可現種種身相,通常的顯示則和人一樣。所以菩薩和天仙也不同,求生天上的仙人,求長生不老,求肉身不壞,所謂羽化登仙。但是天上的仙人,也有他們一定的壽限,所以佛經中說,天人當有五種衰相現前時,即是天福享盡而要下墮之始。菩薩也和羅漢不同,羅漢是自求解脫生死煩惱,而達到不再受人間生死之苦的目的者,但菩薩是因自己有煩惱痛苦進而想到了一切眾生也會有煩惱痛苦,結果,菩薩一心幫助眾生脫離苦難,忘了他自己的苦難,並以為救眾生而受一切苦難為理所當然。菩薩現在家相的多,且十分莊嚴。不過,並不可說現在家相的人就是菩薩。真正發了菩薩心的人,需要有出離心與菩提心相應,即是厭離現實而不逃避,入世化眾而不貪戀世間五欲。他們雖是在家人,有其事業、家眷,但其賺錢是為了弘法,有眷屬是為了度眾生。很多人以為受了菩薩戒以後的人就是菩薩,其實,菩薩戒只是一個形式,只表示從此以後要遵循菩薩道,如不能依照菩薩戒的精神,具有菩薩的心地,便只是虛有菩薩之名,而無菩薩之實。人皆可成佛,成佛之前先當成為菩薩,要成菩薩,須修菩薩道,誰行菩薩道而具菩薩心地的話,誰就是菩薩。菩薩不一定供在寺院裡,寺院裡供奉的乃是菩薩的聖像,菩薩精神與菩薩行的活動是在社會的眾生中,如果你存菩薩心、做菩薩事,你就是菩薩的化現。佛教講慈悲,慈悲即是淨化的愛心,是無限廣大的同情心,是不含有任何條件的愛心,便是菩薩心地。菩薩行的推行,可依因緣的親疏厚薄而有先後與緩急之分,所以請諸位不要忘記你自己應存菩薩心、行菩薩道,首先對國家、父母、師長、兄弟姊妹、子女,而後乃至於對社會大眾及一切眾生都以菩薩的行為對待。另有應該明白的一點,菩薩有「逆行」的法門。凡是打擊你、壓迫你、刺激你、欺負侮辱你的人,使你爬不起來的人,都可能是逆行的菩薩。不要認為刺激你的人是仇人,壓迫你的人是怨家。因為堅強的意志力,往往是從磨鍊中培養出來的,我們的體能、智能、心力、毅力均要靠艱苦的經驗來鍛鍊,不要因逆境的挫折而灰心喪志。提婆達多生生世世與佛為敵,即是逆行菩薩的一例,故在釋迦成佛之後,於《法華經》中,為之授記,說提婆達多於未來世,必定成佛,又在《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四也提到「如來常以慈悲力,愍而哀傷,我以值遇提婆達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愍。」所以菩薩看一切仇敵怨家,也都是活佛、活菩薩。不管各位信不信佛與菩薩,今天聽了這些話,若接受的話,便會在逆境之中微笑,在順境之時警惕。如果你能面對現實,接受順、逆二種環境的考驗,遠大的前程,便在等待著你。(摘錄自《佛教入門》之〈活菩薩〉)(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74期http://www.ddc.com.tw/book/detail.php?id=3923)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為何想讀聖嚴書院

我為什麼要學佛?

一、自我成長: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鼓長青2014第二梯第四堂~10月19日長青班活動報導

IMG_7391.jpg  在這舒適的秋日,暖陽初昇的早晨,一大早已有長者菩薩,陸陸續續前來精舍報到,等到時間一到,親切的主持人李瑛菩薩,用和靄的音調,愉悅地招呼長者菩薩們就坐及布達注意事項,好像是女兒對父母的殷切問候。

一開始的八式動禪開啟了今天的序幕,動禪一方面在活動筋骨,另一方面當然也藉著專注的動作來靜心,正所謂動中有靜,身動心不動。年輕人終日在外奔波忙碌,幾乎都是動態,可是對長者菩薩來說,這可是難得的活動機會,只見大家跟著示範的師兄,努力做好每一個動作,即使每次都只有短短二式,認真做下來,恐怕也不輕鬆呢!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三學、三慧、八正道

 

自己省思生命的目的、意義、價值。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師佛濟助眾生廣植福慧‧遍植善因 

IMG_7362.jpg

以正信佛法的共修力量,為眾生祈願「有病能得愈,無病則延年」的藥師經共修,從十月十八日起,在中山精舍舉辦為期八天的精進修行。法會啟建當日中午,便陸續湧現近150位信眾前來共霑法益,大殿與二佛堂兩處共修壇場座無虛席,有的人接引親友同來共修、培福,有的人發願要全程精進,為累劫親眷增益功德,還有人邀約三五好友,一同來體驗佛法的清涼。大眾在常嘉法師帶領下,每日持誦《藥師經》、《藥師咒》、藥師如來聖號,希冀仰仗諸佛加持力、福慧資糧力與共修的慈悲心力為眾生祈福消災,令參與法會的所有信眾身心光潔、福壽綿延。大眾至心恭敬、虔誠持誦的殊勝場景,令許多首次參與法會的民眾感動不已。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第一個念頭及生命的任務

一、我這一期生命的任務是­­:

透過佛法的修習,去真實體驗生命的輕安與自在,同時期望自己能夠也有能力去幫助別人,認識與體驗這樣的輕安與自在。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片:現代人精神壓力大,無論來自家庭、事業或生活……經常讓人喘不過氣,如何將壓力轉化為助力?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說:「我們不必非得打倒別人,自己才能站起來,而是要加強自己的能力,化解壓力。」◎聖嚴法師壓力或競爭,看來都是外在的環境,其實都是自己給自己的。人要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中活得好,許多人說要培養「抗壓性」,但是更高明的方法,不是硬碰硬地抗拒,而是順勢化解、轉移迴避。「抗」有對抗的意思,如果弄得不好,就會兩敗俱傷,產生後座力。所以,我主張四兩撥千斤,好像打太極拳,避重就輕,化有為無,轉實為虛。要怎樣才能做到呢?壓力其實是來自於自己想爭取的,爭取不到;自己想要排除的,卻排除不了,因而取捨失據,這樣壓力就來了。所以,求不得很苦。但是,如果不去求、不去取呢?如果不正面抗拒而側身迴避呢?也就不苦了。迴避不了 側身走過去我的行事哲學是:已經有人做、大家搶著做的事,那我就不做;但如果是我不做就沒有人要做的、需要有人做的事,我就去做。如果迴避不了的,我就側身走過去。還有,如果大家搶破頭都要做的事,他們沒有看出怎麼做比較好,那我就做。如果別人看了,也學我這樣做,又來搶,沒關係,就放手讓人搶去,因為我已經又前進一步了,不用害怕有人來競爭。所以,我一直在人少的地方開路,常常是獨自一人努力,哪會有競爭呢?這叫「自知之明」,不叫「壓力」。舉例來說,法鼓山是最早興辦佛學研究所的,剛創辦的時候,臺灣只有這麼一家佛研所;後來,許多道場也覺得,辦佛研所的確是很重要,可以培養很多佛學人才,也紛紛開辦了各式的佛研所。國內的師生資源有限,佛研所卻愈辦愈多,我們是不是要關門呢?不用,我們可以再想別的路子—由國外多聘老師來,加強師資陣容,提高教學素質。結果,我們的佛研所既可以和國際交流,又可以跟上國際水平。資源共享 繼續往前走所以分享資源,並不是壞事,大家資源共享,但我們繼續往前走。競爭不一定是壓力,而是促使你向前的動力。如果你在原地不動,在同一個空間裡和別人爭有限的資源,那一定很痛苦。我們不必非得打倒別人,自己才能站起來,而是要加強自己的能力,化解壓力。看見壓力與競爭,別當成是壓力,可以當成是轉型的機會,可以成長、突破,轉化壓力為助力,你可以選另一條路,不必為了競爭,和別人擠破頭。好比說,人家都在吃辣椒,你也拚命去吃嗎?不用,你可以選擇別的食物。另外選一種最適合你的食物,豈不也可吃得津津有味?如果你在學校或辦公室裡,被別人視為假想敵,那很正常,代表你很優秀,應該覺得快樂才是。面對視你為競爭對手的同事,要用智慧化解,可以跟他當面談話,分享你的資源。也就是,不要把對手當做敵人,要做朋友,共享成果。(摘錄自聖嚴法師《紓壓禪》,法鼓文化編輯部選編,二○一四年十月出版)當苦難悄然來訪時,你會用什麼樣的心情迎向它、接待它、送走它?愛跳舞的年輕女孩廖智,在四川大地震中失去雙腿和女兒,身上的傷與心中的痛沒有使她喪志,反而將心中的愛化為行動,走向需要幫助的群眾。今天來看看「最美志願者」廖智的故事(2014法鼓山關懷生命獎智慧獎得主)。

 重獲新生,施比受有福

2013年4月20日的四川雅安地震,當所有人震驚悲傷之際,微博上一張「最美志願者」的照片,引起了許多驚歎的目光。一位面容清麗的女孩子,坐在災區路邊的瓦礫堆上,面無表情的她看得出連日的疲累。她是災後馬上進入災區志願服務的廖智,更令人驚訝的是,她的一雙小腿是義肢,而奪走她雙腿的,不是別的,正是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宗教的定義和種類

民間宗教、民族宗教與世界宗教如何來分辨?分辨的條件是什麼?

民間宗教是屬於原始宗教,是人類對自然界的崇拜,庶物的崇拜,鬼神的崇拜,或其它多神崇拜通稱為民間宗教,仔細的分辨比如拜太陽神、拜石頭、拜歷史英雄人物、拜地、水、火、風等都歸類是民間宗教。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暑期讀書心得~正念的奇蹟-一行禪師

之前讀過一行禪師的著作「橘子禪」,覺得很受用。這本「正念的奇蹟」擺在書架上很久了,斷斷續續閱讀,一直沒能讀完,所以才想趁著較有空閒的暑假,好好咀嚼這本書。

在此書中,一行禪師以簡潔易懂的文字,告訴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正念,時時專注於當下。在每個生活細節中,都能修持正念。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就讀聖嚴書院的因緣

一、為什麼想讀聖嚴書院?

回首大半輩子,只能用三個字來表達─〝忙〞、〝盲〞、〝茫〞。忙得天昏地暗;盲目地看不清目標;茫然地不知所措。但每當到寺院禮佛,心裏總能得到短暫的平靜與喜悅,但卻又不知如何其門而入。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三學、三慧、八正道

在八正道中,選一項自己認為最應該成長的內容,說明本週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心得為何? 

在八正道中,我認為我最應該成長的是「正見」。去年中旬,在我初觸及佛學理論時,曾十分地雄心壯志拜讀了聖嚴師父的「三十七道品」,在一番埋首苦讀後,只覺得每個文字都懂,然其意涵卻離我好遠。隨著佛學課的步伐,這週又讀了東初老和尚所撰的「佛法真義」,或許我離「正見」又近了一些了。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講座-樂齡人生-長者照護與關懷-Adj      

線上報名    活動照片: 11/7 , 11/14 , 11/21 , 11/28

歡迎下載講座資料內容:(若使用IE下載,版本必須是IE10以上。下載期限:至12/15)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第一個念頭

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個念頭:

嗯…,法師我只記得今早醒來的第一個念頭(因為記性越來越不好),今早第一個念頭是嚇一跳,因為看到時鐘顯示6點,我心想怎麼睡到這麼晚?要趕快煮晚餐了!很緊張的從床上爬起來,又發覺自己怎麼午睡穿著睡衣啊?不對呀!仔細觀察週遭環境,有小夜燈還亮著 ,家人還在睡 ,自己身上的睡衣…..哦!我搞錯了啦 ,現在是早上不是下午!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宗教的定義和種類

民間宗教、民族宗教與世間宗教如何來分辨?分辨的條件是什麼?

民間宗教:由原始宗教(超乎自然現象、無法理解、產生敬畏)所衍生的傳統信仰及文化現象,是一普世性宗教,也是一種族群的宗教。最能深入民間基層、也最具禮俗影響力,只求個人與家庭之「富貴財子壽」這些現世功利。民間宗教沒有教主(創教者)、沒有經典(文獻)、沒有入教儀式(受洗、皈依三寶等)、沒有教團組織、沒有宣教行為、沒有宗旨(基督教以博愛、公義為宗旨)。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讀書心得~學思歷程-聖嚴師父

是怎樣的情操及環境造就一個人有這麼大的力量,聖嚴師父的謙虛及好學不倦,不因周遭環境變牽而動搖。相較起現在的我們是如何的幸福,拜讀聖嚴師父的大作,來了解如何學佛的方法與佛學的深奧及戒律應如何修持。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片: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問:唐朝詩人王維有兩句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千古傳誦。人們常用來自勉或勉勵他人,遇到逆境絕境時,把得失放下,也許會有新的局面產生。如果從禪的立場來看這句話,會是怎麼說呢?■ 聖嚴法師答:王維的詩與畫極富禪機禪意,文學史上尊他為「詩佛」。他的兩句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水窮處」指的是什麼?登山時溯流而上,走到最後溪流不見了。有一個可能是該處為山泉的發源地,掩於地表之下。另一個可能是下雨之後匯集而成的澗水在此地乾涸了。這個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見了,索性坐下來,看見山嶺上雲朵湧起。原來水上了天了,變成了雲,雲又可以變成雨,到時山澗又會有水了,何必絕望?◎處絕境時不要失望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過程中,不論經營愛情、事業、學問等,勇往直前,後來竟發現那是一條沒法走的絕路,山窮水盡的悲哀失落難免出現。此時不妨往旁邊或回頭看,也許有別的路通往別處;即使根本沒路可走,往天空看吧!雖然身體在絕境中,但是心靈還可以暢遊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賞大自然,體會寬廣深遠的人生境界,不覺得自己窮途末路。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有兩種境界在其中。第一種,處絕境時不要失望,因為那正是希望的開始;山裡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雲起來就表示水快來了。另一種境界是,即使現在不下雨也沒關係,總有一天會下雨。◎回到初發心從水窮到雲起到下雨的過程,正如一個人在修行過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難,有身體的障礙,有心理的障礙,還有環境的障礙。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頭回到初發心的觀點上。初發心就是初發菩提心的時候。初發心時什麼也沒有,對修行的方法、觀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當時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經走了相當長的路了嗎?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棄。人生的每個階段也都可能發生這種狀況,如果用這種詩境來看待,處處會有活路的。(摘錄自《紓壓禪》,選自《聖嚴說禪》)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問:唐朝詩人王維有兩句詩「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千古傳誦。人們常用來自勉或勉勵他人,遇到逆境絕境時,把得失放下,也許會有新的局面產生。如果從禪的立場來看這句話,會是怎麼說呢?

■ 聖嚴法師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就讀聖嚴書院的因緣

一、你為什麼想讀聖嚴書院?

記得在求學的時候,曾經看過一格漫畫,畫的是一位印度人,衣衫襤褸坐在路邊,雙眉緊蹙又像在思考,路人問他你在想甚麼?他反問你知道人生是甚麼嗎?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三學、三慧、八正道

生命的目的是甚麼? 生命的意義是甚麼? 生命的價值是甚麼?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學生時代一定都背過這兩句話︰「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話是背得很熟,但這繞口令似的蔣公名言到底要告訴我們什麼,年輕時的我還真是不太了解。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第一個念頭及一生的任務

一、請記錄每天早上醒來的第一個念頭及晚上睡前的最後一個念頭是什麼?

日期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學佛五講的自我期許

佛學浩瀚無比,深奧難懂,必需跟隨老師學習打好基礎,才能理解而應用於生活並遵循修行。

這學期主要學習『學佛五講』,希望在知的方面能把觀念搞的更清楚明白,不要老是一知半解,每當要開口說道理就急忙把到口的話吞回去,深怕漏氣被認為胡說八道,或自己常按文索驥,就字面上意義來解釋不但是錯誤而且容易誤導他人,意義扭曲牛頭不對馬嘴,所以搞清楚佛學深澳的觀念,是我學佛最基本的期望。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繁華都會中的一方淨土—中山精舍2015101502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鼓長青中山班第三堂活動報導~善畫生活繪繪佛

早上8:30左右大殿已有近半數長者菩薩在座位上了,問候早安的聲音此起彼落,偶而聽到以「阿彌陀佛」問候,讓第一次參予長青班活動報導的我好感動。老菩薩們熟稔的互動真讓人訝異大多數同學都只是第二次碰面(第二次課程因颱風取消),中山長青班「千歲團」註的熱情和親和力啵讚。正式課程開始前,主持人阿瑛師姐善巧提醒千歲團記得把手機調靜音或關機,好好享受這個只屬於自己的半天時光。千歲團團員聽完阿瑛師姐這番話,連連點頭認同這屬於自己的半天好時光…。無法倒帶再重新播映的充實課程揭幕喽!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讀書心得~雪中足跡聖嚴法師自傳

(一)摘要 : 

「我今年77歲,我的一生是近代中國社會的縮影。這本書可說是我一生的回憶、印象及記憶所及,所以不是完整的紀錄;對我來說,個人生命中的細節是不足為道,但對讀者而言,或許會覺得有趣。」敘述師父這一生所經歷的特殊生命行旅。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等我有錢,我要幫助○○。」看到貧弱的人,我們難免會在錯身而過的當下興起這樣的念頭,不過幫助別人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仔細留意,你我都可以找到著力點。

佛典中的人間菩薩~濟貧助弱的窮人須賴
佛說須賴經》中,佛教徒須賴是舍衛城裡最窮的人,人稱「國貧須賴」。他的生活,只能用一貧似水來形容。家裡的鍋碗都以樹葉權充,鋪茅草當座席,穿雜草編製的衣物,每日一餐,只吃少少的食物,過著少欲、知足的日子。

然而,須賴絲毫不在意自己的生活窘迫,鄰人送來衣食物品,他立刻分送給貧困的人,從來不為自己貯存積藏。他的行儀舉止,常保持莊重謙和,心中懷抱慈愛與關懷,整個國家的人都喜歡和他說話。須賴每天前往祇園精舍三次,向佛陀行頭面接足禮,聆聽開示;許多敬愛他、曾受他幫助的人,也都跟著他到精舍求法。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四眾佛子共勉語

背誦四眾佛子共勉語句,並默寫在作業紙上。

信佛學法敬僧,三寶萬世明燈。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鼓山中山辦事處第21屆「家中寶」聯合祝壽圓滿 

法會  法鼓山中山辦事處10月12日場面熱鬧滾滾。中山精舍早上舉辦地藏法會,法會結束義工們總動員,務期為長者提供最好的服務。義工馬上轉場,展開下午一點半法鼓山第21屆聯合祝壽。這次有230位長者菩薩報名參加祈福法會,40位長者菩薩報名接受祝福但不出席。連同陪伴家屬、義工們,整個中山精舍處處都是菩薩,大殿、第二佛堂、第三佛堂非常熱鬧法喜。

報到的長者菩薩接待義工為他們別上精緻的胸花,祝福重陽節健康、平安、快樂。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八正道

我的生命的目的、意義、價值是什麼?

學生時期,常對著學校大禮堂舞台兩側掛著的標語:「生命的意義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地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期勉自己奉為圭臬,也很景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俺行誼,在論語、孟子、四書五經、青年守則、四維八德的陶冶下,認為生命的目的是為了學作聖人;生命的意義是要以天下為己任;生命的價值就在於「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實現。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生命的最後十分鐘

一、您為什麼想讀聖嚴書院?

96年到法鼓山當義工,聽了果慨法師大悲懺的懺法之後,才知道原來除了當義工-修福之外還要學習佛法-修慧。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4下半年小園藝盆栽_595  

作品欣賞:11/18 , 12/16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暑期讀書心得 ~ 雪中足跡 

仔細閱讀完後,我覺得我們現在要修學佛法實在太幸福了太便利,尤其我們法鼓山這塊寶山,給了我們身心靈的啟發,提供我們學佛路上的資糧~我們更要秉持一顆感恩、謙卑、慈悲與智慧的心來領受一切。

若是在以前那些高僧大德要學習佛法就必需至遠地薰習甚至必需離鄉背景,書中師父有段話提到~當你沒有任何東西的時候,你是自由自在的;一旦你擁有東西,就會被它羈絆住。這句話可跟俗語說由簡入奢易,由奢入簡難可以做呼應。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人生的願望

人生的願望為何?

很感謝佛菩薩的護持,在做人的這一世,雖然歷經一些苦,但都是我所能承擔的,也為我帶來很多成長,讓我更有同理心,去疼惜別人的苦,進而能去布施、行善;更感謝菩薩能讓我有機會親近與修習佛法,讓我能時時帶著歡喜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DSC01801.jpg2014年小沙彌回法鼓山心得~大悲心起 願願相續

中山精舍這次舉辦小沙彌回娘家的活動,一早六點不到,就有老菩薩在報到處等候。同車菩薩中,有三代同堂、有父母攜子、也有母子相約一同前來,熱鬧又殊勝。

每次活動,女兒們都會支持我,此次卻未能前來。當下我發了願,願未來法鼓山的任何活動,希望我們家三代同堂一起參與。誠如師父所說:人生的目標是來受報,還願、發願的。我衷心祈求,我的願能夠實現。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四眾佛子共勉語

默寫及默唸四眾佛子共勉語

信佛學法敬僧   三寶萬世明燈  提昇人的品質   建設人間淨土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八正道

在八正道中選一項自己認為最應該成長的內容,說明在本週日常生活中如何實踐?心得如何?

在八正道中,本人認為「正語」這一項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同時也最不易察覺到所犯的毛病。人往往在言談中,常會不經意,也許自認是無心,但脫口說出的話在無形中已造成對方的不悅及不舒服感,甚至連自己也沒感覺到,這不就試所謂造了口業嗎?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解經文---顯義

請將下面一段文字換成白話文:

觀真空人,先有無量布施、持戒、禪定、其心柔軟,諸結使薄,然後得真空,邪見中無此事,但欲以憶想分別邪心取空。譬如田舍人,初不識鹽,見貴人以鹽著種種肉菜中而食,問言:『何以故爾?』語言此鹽能令諸物味美故,此人便念:『此鹽能令諸物美,自味必多。』便空抄鹽,滿口食之,鹹苦傷口。............無智人聞空解脫門,不行諸功德,但欲得空,是為邪見,斷諸善根。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書院  解行並重

如果你已經在學佛了.請檢視一下你是解行(戒定慧)均衡發展?或是有偏重?

因為親人的往生,讓我有多餘的時間親近佛法,了解佛法是如何可以使人離苦得樂、身心自在,因為皈依三寶受了五戒,更自認是佛子,所以認為持戒是必須的,正所謂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在習定方面因驟失所愛的親人,在心思上是慌亂無助的,且常會胡思亂想、心神不定,所以無法也不敢禪坐,更別說冷靜的思考或專注在一件事情上了。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