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電子賀卡400_0124  

目前分類:人生雜誌 (1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大隱於世  師恩難報

東初老和尚對弟子的教育,是以多做事來鍊心,視一切因緣都是增上助緣,從磨練中學習當好自己的家,自然也能當好眾生的家。「這一點成就,可說全是東老人的功德。」聖嚴法師如是感恩。

■ 聖嚴法師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紫荷念佛和持咒有什麼不同?
念佛與持咒,都是幫助我們修定的方法之一,持咒與念佛功德平等,無有高下,只是每個人修持佛法的根機有別,各有相應,有些人喜歡持咒,有些人喜歡念佛,但修持的宗旨都是讓心專注,進而開發智慧。所以站在整體佛法的立場來說,仍是彼此呼應的。

念佛的方法有兩大類:一是散心念,二是專心念。前者可在任何時間的任何場合,以出聲念或心中默念,甚至一邊跟人談話一邊照常念佛。至於後者是剋期取證的念佛法,也就是在特定的專修期間所修的方法,如佛七、念佛禪七等,通常用連續念、高聲念。此外,民初淨土宗印光大師提出「數數念佛」,數數與計數不同,計數是用念珠或計數器計算念了多少佛號;數數是每念一句佛號,就默數一個數目,例如「阿彌陀佛1」、「阿彌陀佛2」……念至十句,再從第一數起,如是周而復始,便會達到專注,避免昏沉或散亂。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直蓮花念佛念什麼?

念佛,念的是什麼呢?念佛是一切法門的根本,在生命的起伏轉折中,一句佛號,開啟自心光明,為自己安心,為他人照路。

為什麼一句佛號如此有力?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92期念佛好好

佛在心中 佛在生活中

念佛,就是學習著讓佛菩薩的慈愛、寬容、智慧,進入心中,帶入生活中,透過憶念佛的種種功德,舉手投足之間,像佛一般莊嚴柔和,「念念念佛」,幫助自己安心,也讓身邊的人歡喜、平安。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6年2月7日法鼓山除夕撞鐘,迎接猴年到來,那古代的僧人如何過年?

除夕撞鐘  原始佛教並無過年的習俗,然而大乘佛教講究順應民情、涵納當地的風俗民情;為了因應普羅大眾到寺院走春的習俗,許多身在沙門的法師到了過年期間也跟一般人無異,為年事而忙碌。那麼,法師又是怎樣過年的呢?其過年習俗的背後有啥含義?

禮佛拜祖:農曆十二月三十晚上,法師們會集中在各寺庵的大殿,排隊成列一起拜佛。拜好後由方丈和尚帶領下再到祖堂向歷代祖師拜年,然後接受弟子拜年,接下來是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最後是行者互拜。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春燈籠大殿  臘八,佛陀成道日

話說二千六百年前,印度釋迦族太子悉達多看到眾生受生、老、病、死的苦痛,便發願要找出解脫之道。悉達多捨棄王位,出家修道,他嘗試苦行、禪定,最後在苦行林精進坐禪,每天只吃一粒麻、一粒麥。多年下來,悉達多變得瘦骨如柴、不成人形,然而極端的苦行並無法幫助他從煩惱的束縛中解脫,於是悉達多放棄了苦行。

拖著羸弱的身子,悉達多來到尼連禪河畔卻不支倒地,這時被一個善良的牧羊女看見了,隨即將身邊的雜糧、水果用泉水熬煮成粥,讓悉達多喝下。乳糜的滋養,讓悉達多逐漸恢復體力,他接著渡河來到菩提伽耶,在菩提樹下打坐,並發願如果不成正覺便不起於座。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音法門「聽」見眾生‧「聽」見自己
   因為新執事的需求,法鼓山僧團都監果光法師開始練習觀音法門,念觀音、求觀音,學習當個吸音板,除了傾聽、接納,還要超越語言符號的表象,才能聽見大眾內心真正的聲音,做出對整體最有利的決策。

無論修習什麼法門,不可能一蹴可幾,雖然練習觀音菩薩的耳根圓通,但也有溝通失敗的時候,在在提醒自己要不斷地調整。我的習性是對自己所認知的「事實」很在意,並且會慣性地去揭露自認的非事實。若是感覺某人的言行不一致,過往會直接告訴對方,甚至在公開場合指出,造成他人及自己很大的困擾;現在,看見或聽見與自己所知不一樣的現象時,會做到清楚,但不會很快地直接反應——先回頭反觀自己,而不是要求他人。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387耳根圓通         訓練耳根,開啟慈悲的手眼

觀世音菩薩是人們最熟悉的菩薩大士,觀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的眾生最有緣,他所證悟的耳根圓通法門,也是最適合眾生修習的法門,尤其身處於眾聲喧嘩、口水滿天飛的現代社會中,透過耳根的訓練,練習當個吸音板,與人互動時,不起對立,進而聽出對方真正的心聲,以慈悲的手眼,給予最適切的回應。

靜下心來,閉上眼睛,打開耳朵,讓聲音不斷地進入耳朵,叭叭……叮咚……吱喳……颼颼……嘩嘩……遠的、近的,大的、小的,輕柔的、尖銳的……您聽見了什麼?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祈願觀音  學習觀音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法華經卷七.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很多佛教徒在遇到災厄時,會祈求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來解救,其實,我們自己平常也應該效法學習觀世音菩薩的慈悲精神,這才是更積極的離苦方法。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Q版觀音  實踐篇~普門示現施無畏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遊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來學普門品386  普門Q&A

觀世音菩薩是人們最熟悉的菩薩大士,在流傳廣遠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佛陀向大眾介紹了這位神通廣大的大菩薩。讓我們透過Q&A,也來認識聞聲救苦、普門示現的觀世音精神。

Q:觀世音菩薩為何名為「觀世音」?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選擇題早餐午餐晚餐

一般人一天吃三餐,那出家人一天吃幾餐呢?佛陀時代,比丘們是日中一食、過午不食,常寬法師則根據修行狀態不同而調飲食,從平常修行的一日三餐,到精進禪修的一日二餐,以及閉關的日中一食,體驗到「身體輕便,氣力康強,安穩快樂」。

貝果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心銘  領略憨山大師的修行心要 ─〈觀心銘〉導讀 

    回到1980年7月,聖嚴法師講解〈觀心銘〉的時空因緣,從法師的開示中,去認識憨山大師的修行體證,讓我們依循「信、解、行、證」次第而入,不論在精進禪修或生活日用中,具體掌握淨化身心的方向,培養「自離煩惱、度化眾生」的能力。

緣起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的福報有多大? 繼程法師講「福報七層次」福報七層次

六道  世間最大的福報是什麼?繼程法師指出福報可分為七個層次,從得到人身、學佛、出家、修行、禪修、打七、開悟,對出家人來說,已經獲得了第六層的福報,第七層的福報卻不可將心待悟,不然等到的將是開「誤」,其實,將心打開,好好用功,無非就是「悟」。

昨天談到了福報,今天接續這個主題,再把福報的七個層次,為各位簡單說明。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陽金、淡金、基金

從新北市金山區法鼓山觀音道場到臺北市,有三條主要路線可以選擇,分別是陽金公路、淡金公路與基金公路。如果按照谷歌地圖(Google map)所計算的里程、時間來選擇,走陽金公路距離最短,所花時間最少。

陽金淡金基金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六道  人身難得,跳脫慣性不輪迴

貪愛、憤怒、嫉妒、愚癡、傲慢,痛苦無間,認識六道的眾生相,不僅幫助我們清楚生命流轉的因緣果報,也讓人看見輪迴不在未來與遠方,而是當下的這一念,練習從六道的習氣中出離,一念覺醒一分自在。

「人死了之後會變成什麼?鬼還是神?下輩子會生天還是下地獄,還有機會再來人間嗎?……」農曆七月,家家戶戶在騎樓下、廟堂上,擺上一桌桌豐盛佳餚祭祖、招待「好兄弟」。看著金爐裡的熊熊烈火、燃燒的紙張,火出木盡、灰飛煙滅,讓人不禁好奇死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同時也渴望了解生命的來龍去脈。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跟著堂主過禪關

香板卡通  腿痛、昏沉、妄念多、控制呼吸、身體緊繃外加氣動……禪修又「卡關」了嗎?這些初學者常遇到的禪修問題,往往令人對禪修卻步,錯失了認識自我、消融自我的機會。

其實,障礙往往是進步的開始,就連禪師也是從困難重重的生手,一次又一次地練習,才逐漸將方法練得純熟,累積出心的力量。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門過關   禪門過關  向堂主小參,修行不卡關

鬆開關結,禪修真自在

禪修這麼好,想用方法卻狀況連連,坐得順利又可能掉入貪染的陷阱,變成修行的障礙。別氣餒!如實接受自己當下的狀態,從日常生活開始調整自己,發起利他的菩提心,障礙,正是自我成長的契機!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嚴經》部帙浩繁,許多人望之卻步,但是七年級生林益丞,沒被深奧的境界嚇跑,更把〈淨行品〉活用在生活中。時時發願利益眾生,不僅煩惱少了,心量也變大了!
一日淨行  發願,時時刻刻善用其心
我從小就對宗教很有興趣,但一直沒有機會接觸佛教。大學時期因為好奇「華藏世界」的意思,就請了一部《華嚴經》,可是不知道讀經的脈絡,就此擱了一、二年。2012年底考研究所時,我發願念《藥師經》,想到自己還有一部塵封已久的《華嚴經》,因此也發了念《華嚴經》的願。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淨行品  生活中的菩提:修學〈淨行品〉的菩薩心

  〈淨行品〉為何以「淨行」為名?指出淨行就是清淨的行為或修行,真正領略到淨行、真正修清淨菩薩行的人,舉手投足盡文殊心,見聞覺起皆普賢行,從日常生活中隨事發願,念念不捨眾生,成就菩提。

〈淨行品〉,簡單地解釋,即清淨的行為或清淨的修行。學佛者所要修的,即是清淨的行為。以般若來引導修行,即是淨行。沒有般若引導的修行是不淨而染污的,因為有煩惱的纏縛,所以是染污。例如為了名譽而做的布施,帶有貪的毛病和執著;所做的布施若得不到預期中的宣揚,即產生瞋恨心,這是瞋病。貪、瞋的毛病,都是由愚癡而來。由做一件善事而引起種種煩惱,這樣的修行是染而不淨的,其結果至多是上生天上或重回人間而不能成佛。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