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留言!  

對於阿彌陀佛的後24個大願,哪個大願與我相應?

 

阿彌陀佛的後24個大願,其中我對第33個大願「觸光柔軟願」最相應,這跟我的幾次親身經驗有關。

還沒皈依學佛前的我,大學時(約民國79年)曾做一個夢,夢境清晰至今仍可想起其中情節。在夢中我看到一列火車被大海嘯捲襲,我與許多人趕緊往高處山丘逃難,緊張奔逃的過程中,我突然見到前方交差路口立著一尊金身佛像,我就向祂頂禮。接著我驀然回首就看到前方灑滿令人溫暖的光芒,那時起我就安心了。現在我讀到此願就瞭解那夢境的意涵,我真幸運與佛有緣。

去年開始我發心當法鼓山的義工,就參加安和分院的義工培訓活動。同組有位師兄總是精神不濟,在慢步經行時更是走路搖頭晃腦,毫不理會法師所指導的經行方式,讓人覺得很奇怪。培訓結束前的小組討論時,輔導員問起大家後續當義工的意願,那位師兄率先發言:「我沒辦法當義工。」輔導員接著問他:「是因為工作太忙嗎?」他接著回答:「我沒上班,身體不好。」

聽到這裡,我就在心裡嘀咕「他是來玩的嗎?接受培訓又不肯付出,真是怪人。」

幾個月後我隨安和分院一起上山當義工,聽到幾位師姐講起她們去幫那位師兄助念,原來那位師兄在癌症末期還發心想來法鼓山,才會參加義工培訓,他忍著病痛與大家一起活動,因此才會整天苦撐著,讓外界產生一種散慢無法專注的觀感。活動結束後他病情加重,就住進加護病房直到往生。師姐又說到她們幫忙助念後,就看到那師兄的遺容變成紅潤、表情變柔和。我想起這幾位師姐的分享就跟阿彌陀佛第33願有關。

這個經驗對我內心造成很大的衝擊,我也因此深感懺悔。我太習慣用自己的想法去看世界,但世界又不全然如我所想像,這種過於主觀的態度,容易造成自己偏差卻不自知。我非常感恩那位師兄像菩薩示現,來教我體悟到此道理,千萬不要以我”眼見為憑”來妄下斷語,下判斷時要多留些空間給彼此,凡事沒有絕對的是與非。

另外,我也從中發現自己的心不夠柔軟,習慣先用我的標準去衡量他人。上週常超法師上課講到法藏比丘的讚頌(Slide 3, 第5行),法藏比丘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但祂不因此自恃甚高反而慈悲柔和。這又讓我想起息心銘中講到:「一文一藝,空中小蚋;一伎一能,日下孤燈」。一開始我還看不解其義甚而不認同,經過這半年來參加聖嚴書院佛學班,我就能漸漸體悟其中道理。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擁有某些不錯的專長,就不免起了慢心。就像那時我參加義工培訓,我也自恃有不錯的能力應該能為法鼓山做些事,當下看到別人若是以”打混”的態度來參與培訓,我心裡就會輕視對方。現在我才瞭解當上天賦予某些不錯能力時,是要我們學習更謙虛更低調,就像越飽滿的稻穗越是低頭,若不打從心裡去確實改變自己,我又要如何對治貪瞋癡慢疑,學會慈悲與智慧呢?

感恩佛菩薩及法師、善知識們的陪伴與指導,學習運用佛法來滋潤軟化心靈,幸福的我要更加努力。

文/張莉屏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