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的五大修行導航

  

 行願,在當下實踐的每一步

就像菩薩道上的領航者,

普賢菩薩發十大願、行願無盡,指引精進修行的方向,

讓我們學習普賢菩薩的妙智EQ和過人的行動力,

成為懂得彈性變通、調伏自己也成就他人的菩薩行者,

在當下每一行累積成佛資糧,

以萬行之因華,莊嚴無上佛果。  

   

20111101.jpg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佛教徒耳熟能詳的「普賢十大願」和〈普賢警眾偈〉,是佛門每日早晚課誦的必修功課。在朝暮課誦梵唄中,普賢菩薩彷彿日日提醒著修行者,在菩薩道上行願不倦的重要。

以「大行」聞名的普賢菩薩,是一位勇於實踐理想、成就萬行的行動家,他以過人的行動力和堅忍毅力,證入最接近佛果的位置;而普賢行願也像一部成佛指南,啓發著菩薩行者念念生起善願,時時踏實修行。

普賢菩薩的梵文原名為Samantabhadra(三曼陀跋陀羅),譯作「遍吉」,是一位能夠普應十方,做一切方便救濟的菩薩。在大乘經典中,普賢菩薩經常與文殊菩薩相提並論,因為這二位大士是釋迦如來的左、右脇侍,分別代表佛的智慧與行德,而二位菩薩搭檔出場的先後,通常是由文殊先請法、普賢最後才現身,在在彰顯著佛道的成就,除了以智慧為先導,還要修學種種法門,以普賢行願作為實踐大乘菩薩道的究竟。

不過,四大菩薩各個有願有行,為什麼普賢的行願特別殊勝?聖嚴法師在《普賢菩薩行願讚講記》提到,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稱為「普賢願王」,是所有菩薩願行中最為尊貴的,因為每個願都是為了莊嚴佛國成就眾生而發,而且每個願都要做到「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不僅願海重重無盡,普賢菩薩歷經三大阿僧祇劫,隨順不同時空、對象說法教化,難行能行,萬善萬行,因此普賢行願可說是佛教徒實踐菩薩道的榜樣。

 

普賢行願 導航菩薩道

普賢菩薩雖然願行廣大,但並不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而是與我們相應同在的。例如:《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記錄了普賢菩薩從初發心到成佛的每個階段,他以過來人的身分分享修學的經驗;而《法華經》裡普賢菩薩則發願,如果有人至誠讀誦《法華經》,他將乘著六牙白象王,與諸大菩薩一起現身守護修行者。

普賢菩薩的現身說法,讓人生起無限的信心與安慰,因此西元三世紀初,隨著大乘經典傳入漢地之後,普賢菩薩隨即受到矚目,其中《三曼陀跋陀羅菩薩經》、《法華經》和《觀普賢菩薩行法經》的譯出,還帶動了南北朝懺悔法門的流行,當時南嶽慧思禪師、智者大師皆深受影響。

慧思禪師因修持《法華經》感得普賢菩薩摩頂,智慧大開,後來智者大師在慧思禪師的指導下證入法華三昧,便依《法華經》開創了天臺宗,而《華嚴經》則在唐朝皇室的推波助瀾下開衍出華嚴宗,形成漢地特有的普賢信仰。往後,不僅普賢十大願、普賢警眾偈、〈普賢行願品〉成為佛門早晚課誦的內容,四川峨眉山更發展為普賢菩薩道場,成為四大佛教聖地之一。

此外,普賢信仰順勢推移到日、韓、西藏、印尼等地,與當地文化交揉互用,發展出豐富的信仰色彩,例如在西藏變成伏惡除魔的金剛薩埵、印尼婆羅浮屠塔出現提燈普賢浮雕,日本的普賢菩薩甚至是「美人」的代名詞。

 

以願導行 生活妙智EQ

儘管普賢的造像與信仰內涵輾轉有了新的意義,但〈普賢行願品〉跨越顯密各宗,仍是各個傳統普賢行者的共同印記。

華嚴四祖澄觀大師曾讚歎〈普賢行願品〉是「華嚴關鍵,修行樞機」,不僅深受歷代祖師推崇,近代印光大師將它列為淨土五經之一,鼓勵淨土宗行者修持之外,弘一大師、夢參長老也都把〈普賢行願品〉當作每天的定課,誦持不輟。

〈普賢行願品〉中,普賢菩薩開宗明義告訴善財童子,若要成就佛的功德,必須修十種廣大願行,因此「十大願王」又被視為〈普賢行願品〉的心要。而普賢菩薩之所以能證入妙覺位,也就是最接近佛果的位置,除了行之勤、行之久的願行,十大願王也充分展現普賢菩薩在菩薩道上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妙智EQ!

例如:透過「禮敬諸佛」調伏慢心,學習謙和包容;遇到煩惱、不開心的事,便以「隨喜功德」的大願轉化嫉妒、熱惱;「懺悔業障」則是隨時檢討,修正行為;「廣修供養」和「普皆迴向」的大願則讓我們練習放下自我、學會分享……。十大願不僅指引精進修行的方向,也幫助我們懂得彈性變通,成為調伏自己也成就他人的菩薩行者。長期宣講華嚴思想的心理學家鄭石岩便曾讚歎,普賢十大願是最好的情緒管理學。

 

以行踐願 堅持百分百

現代人做事往往是三分鐘熱度,而且一遇到境界考驗便束手就擒,反觀普賢菩薩,不僅標榜「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而且「說到一定做到」。以普賢行為修行法門的華嚴蓮社賢度法師,當初因為聽聞普賢菩薩的大願而發心出家,因緣巧合,當時成一長老為他取的法號「賢度」,就是希望獲得普賢菩薩的加持度化,法師笑道:「普賢行願沒有捷徑,唯有自己身體力行才能成就。」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39期)

人生雜誌電子報:http://www.ddc.com.tw/epaper/C/2011/20111101.htm#01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