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留言!

 

題目:我的法鼓山已建好,你們的法鼓山在哪裡?為何要有法鼓山?

 

師父住世時常叮嚀大眾「我自己的法鼓山已經建好了,你們大家的法鼓山,還要不要繼續建呢?」當然要繼續建!只是對於法鼓山的情感,沒有任何人比師父經歷得更深刻,也很難有任何一人比師父感受得更真切,沒有人可以如此不斷的為法鼓山奔波,勞累而忘了自己。而我呢?到底為法鼓山做了什麼?使我慚愧,使我深思。

師父告訴我們,法鼓山的信眾中有許多高層知識分子,所以應該要提供他們研究的環境;我們建法鼓山的目的,就是為了辦教育,而每一位加入法鼓山的人,都是來受教育,也是來辦教育,護持教育的。儘管任務艱辛,卻一定要朝著師父指示的原則實踐,才能使得佛教能夠承先啟後。

要如何教育這些成員呢?應以三大教育(大學院、大關懷、大普化)四種環保(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二者互用,唯有以三大教育為著力點,來推動四種環保,才是真正實踐和推廣法鼓山的理念。我們都知道法鼓山的建築是「本來面目」,房子不花俏,沒有多餘裝飾,正符合法鼓山推動心靈環保的理念,也是法鼓山的核心價值。

同時法鼓山為因應社會的需要,而推動建設人間淨土,提倡心靈環保,更符合「般若經」強調的「成熟眾生,莊嚴國土」,是師父推行法鼓山理念的立足點,也是佛教的兩大目標。

那麼法鼓山在哪裡?不要認為法鼓山是一個「山頭」,也沒有真正的實體稱為法鼓山,房子是一種設施,用以助成法鼓山理念的推廣,只要是法鼓山理念推行的地方,那裡便是法鼓山;只要還有一人實踐著法鼓山的理念,法鼓山便是永遠存在的。即便已經無人推廣,只要有一位聖嚴師父曾經倡導的人間淨土,提昇人品和四種環保,有人根據文獻推行,法鼓山又會出現。

師父的宏觀古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師父是四百年來對台灣最有影響力的五十人之一,這是一項殊榮,是肯定師父對台灣社會的貢獻。

「色身不在,法身常存」,師父捨報後,思念師父的我們,要謹記師父殫精竭慮的諄諄教悔,大家共同來承接師父的「無窮悲願」,法鼓長存!

文/ 陳秀瓊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