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留言! 
作業題目:您喜歡到寺院嗎?為什麼?練習簡單的用餐供養,心得如何?
我很喜歡到寺院去.
寺院是個可以讓人身心靈放鬆自在的地方,不管任何時候,只要一走進寺院,馬上會被四周寧靜莊嚴的氛圍所吸引,暢快的舒展身心.

我們每個人難免會有心情低落的時刻,這時會覺得失去了所有的力量,提不起勁來做事.情緒有時可能很快就走了,也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但如果讓這種負面的情緒拖了太長的時間,不但會影響到工作的效率,對身心也會有負面的影響.

其實每個人都像是一個太陽,都是很光明很正向的.心情會有起伏,是因為在太陽外圍偶爾會有烏雲蓋住,所以不要覺得自己很黑暗,也不要認為自己好不了,只要知道如何撥開烏雲,就能見次看見陽光,就如同撥雲見日般!

而我這時,喜歡讓自己到寺院,不管是參加禪修、共修、靜坐或是去大寮等等的地方做做義工,都是可以讓自己負面的情緒得到舒緩,尤其是參加各項的課程進修,用佛法的正確觀念,運用在自己的生活上,就像法師說過的:如果你相信因緣,你就不會對人生失望.所以寺院,是讓我可以放鬆、可以充電、可以得到善知識的地方.

練習簡單的用餐供養,心得如何?
佛教徒用餐前,,於心於口做祈禱回向.
一般通用的簡易供養偈
供養佛 供養法 供養僧
供養一切眾生
眾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供養已訖 當願眾生
所作皆辦 具諸佛法

佛教把吃飯的地方叫「五觀堂」(齋堂),意即吃飯時,應做「五種觀想」;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
五、為成道故,應受此食

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吃飯時,須知今日粒米進口,是經農夫辛苦種植,商人販賣,工人處理,家人燒煮,才能填飽肚皮,粒米功德,豈是金錢所能衡量?所謂「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就能以感恩心受食,進而激發道心.
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吃飯時應該想一想,自己的道德、貢獻,足以享受這餐美食嗎?如寺院齋堂的對聯說「三心未了水難消,五觀若明金易化」,如此一想,慚愧心油然生起,自然進德.
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我們到「五觀堂」的「齋堂」吃飯,叫做「過堂」,這個用詞主要也是在告訴我們,吃飯只是經過齋堂一下,如同「百花叢裏過,片葉不沾身」,不可起貪瞋念頭.面對好吃的東西,易起貪心,不好吃的,則易生起瞋念,所以必須慎防自己的道心,要離開過失.
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我們之所以吃飯,就因為「餓病」發作,所以要以飲食為藥來治療,因此三餐只是為了治病,為什麼要貪求執著呢?既是為求飽腹,讓身體健康,因此不應只在美味上著意.
五.為成道故,應方受此食:每日三餐,只是為了維持健康的身體,以便修行,成就未來的事業、理念,甚至成道開悟.既是為成道業,因此應該發道心,要精進奮發,方堪受食.

飲食是人生所不可少的資糧,民以食為天,假如沒有飲食,我們就無法生存,因此我們「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說事後話,唯恐當局者迷」.吃飯應帶著感恩的心,帶著隨緣的念頭,如同佛門的「托缽乞食」,要次第乞食,平等而乞,不分貧富、不揀精粗、不計淨穢、不生增減.能夠懷抱這樣的心,才是如法的乞食,才合乎飲食之道.

文/陳若溱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