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書院 如何為自己雕塑一尊又大又美的觀音
一.為什麼要成為自己的菩薩?
就是在成為自己的佛之前,先了解自己是什麼樣的菩薩,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因為如何自利利他,都是一種人生課題,也就是『慈悲喜捨』,不能過於慳貪。

財寶資糧是生活所需,但也是幫助別人的一個媒介,不吝惜自己多的能力,去幫助能幫助的人,這是一種幸福,有了自力與他力之後,就是考驗自己的定力與自己從內心所發的願力,因為有恆心跟不斷的毅力,就可以幫助自己堅定信心、信念,只要是正信、正念、正定、正覺,俱足以上四項,正心不變,就是該行自己該為之事的時候。

因為幫助別人之前你已經能先幫助自己。

二.給人方便,自己方便
給人方便等於給自己方便,這是不變的真理。可是,有許多人只看到現實的、眼前的利益,只想到自己一時的方便,沒想到應該先給別人方便,而這個方便可能只是舉手之勞。

所以,一個人可以影響很多人,這是循環的。當然,也有人給人家方便十次,自己卻只得到一或兩次的方便;甚至於只付出,完全沒有得到回饋。像這種情形,這個人做到第十次就會灰心,心想算了啦。

我對自己的期望是,即使做了一百次給人方便的事,得不到任何回報,還是要堅持給人方便,就是所謂的「鍥而不舍」。如果社會中十個人裡面,有一、兩個是這種鍥而不舍的人,慢慢地,這種人會增加,「給人方便,自己方便」的理想就能落實。

《維摩經》說:「菩薩是向眾生中求的。」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佛之所以成佛,是因為有眾生讓他度,有眾生讓他做功德,所以,菩薩成為偉大的菩薩,佛能完成福德和智慧。如果沒有眾生讓他們度、讓他們服務,那他們就不能成為菩薩、不能成為佛了。因此,眾生並沒有給他任何回饋,在沒有任何回饋之中,他本身已經完成自我成長、自我建設、自我成就。從這個觀點看,「給人方便」就已經成就自己,實在很划算,不必期待別人一定給我方便、給我回饋。

菩 薩 行
如何成佛道 菩提心為先
何謂菩提心 利他為第一
為利眾生故 不畏諸苦難
若眾生離苦 自苦即安樂
發心學佛者 即名為菩薩
菩薩最勝行 悲智度眾生

這是師父寫的詞~~【菩薩行】,這不是師父所留下來的言教,而是確確實實的身教。
歌詞中的每一字、每一句,不都是師父這一生對眾生的慈悲嗎?師父曾說:「我聖嚴一生不向艱困環境低頭,但願為眾生而行乞。」,師父也說:「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師父這一生也一直以這個信念在弘法。

師父這一生~~在佛法上的修為和對眾生的慈悲願力,我窮其一生....恐怕都無法達到,但我可以~~以師父留下來的身教為學習目標,追隨著師父的腳步 ,讓自己從此刻開始,努力成為一個《智慧》和《慈悲》並存的人間菩薩。

文/陳若溱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