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書院 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

 

我媽媽是名廚傅培梅的學生,因而練就一身好廚藝。但也因為這樣,我們全家嘴都被養刁了,有時上館子吃到一道新鮮菜色,我們品嚐之後,便立刻討論起這道菜可能用了哪些調味料,烹調的程序如何,還可以加些什麼讓味道更好。然後,沒幾天之後,我媽媽就能把那道菜做出來,端上餐桌。所以,對我來說,品嚐美食,是我非常非常愛的事。

 

可是呢,不知道從何時開始,當我吃肉時,想到它是動物身上的肉,心裡好像就有一些異樣,只是我實在太愛美食了,如果少了葷食,那美食版圖不是所剩無幾嗎?而且很多素食都有一種「素」的味道,我實在不愛。這樣一想,我就從心裡把那些異樣的感覺拿走,繼續享用我最愛的美食。

 

這樣的日子久了,心裡實在不太好過。後來,我就開始用「初一、十五吃素」來補償一下。可是要記得何時是初一、何時是十五,又要避開飯局聚會,實在太困難了,所以,我就改用「一星期吃一天素,日子任選」的方式。這麼一來,就很容易實行了。只是這段時期的我,吃素好像功課一樣,每到了選定吃素的那一天,我就更想吃葷,只是忍耐著把這一天功課做完,嘴巴吃素,心根本沒吃素。

 

這樣又過了一段時間,好像也比較習慣了,我就又改成「一星期吃兩天素」的方式。我本來想,一天就很痛苦了,吃兩天不是更不習慣嗎?結果,竟然不是這樣。當葷素比例從「六一」消長成「五二」時,吃葷的日子,好像開始不覺得吃美食有那麼享受與快樂;而吃素的日子,反而覺得把這些清淡的食物吃進肚子,身體便有一種清淨的感覺。

 

現在,我還是維持一週兩天素的方式,只是,有時吃葷的日子也吃素。心中對葷素的愛與不愛,不再那麼強烈對比,我想,我會慢慢朝向吃全素的方向走。

 

人如果不那麼在意感官的感受,而能多傾聽內在的聲音,自然就能更有智慧的面對所有事物,而就不會執著於「愛與不愛」,受「喜歡或討厭」所牽引。

 

文/趙敏郁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