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燈籠大殿  臘八,佛陀成道日

話說二千六百年前,印度釋迦族太子悉達多看到眾生受生、老、病、死的苦痛,便發願要找出解脫之道。悉達多捨棄王位,出家修道,他嘗試苦行、禪定,最後在苦行林精進坐禪,每天只吃一粒麻、一粒麥。多年下來,悉達多變得瘦骨如柴、不成人形,然而極端的苦行並無法幫助他從煩惱的束縛中解脫,於是悉達多放棄了苦行。

拖著羸弱的身子,悉達多來到尼連禪河畔卻不支倒地,這時被一個善良的牧羊女看見了,隨即將身邊的雜糧、水果用泉水熬煮成粥,讓悉達多喝下。乳糜的滋養,讓悉達多逐漸恢復體力,他接著渡河來到菩提伽耶,在菩提樹下打坐,並發願如果不成正覺便不起於座。

經過七天七夜的禪觀,第八日清晨破曉之際,悉達多抬眼看見一顆璀璨的星,當下廓然大悟,相傳這天正好是十二月初八,因此佛教徒便以這天做為佛陀成道的紀念,而牧羊女供養的那碗乳糜,後來也成了佛教徒臘八吃粥的緣起。

佛教東傳後,佛陀成道的故事逐漸與漢文化的臘祭結合,直到南北朝時,才正式將十二月初八訂為「臘八節」。

寺院修行活動

臘八施粥

臘月初八煮粥供佛是佛教傳統,根據《敕修百丈清規》卷2「佛成道涅槃」條目記載,臘八這天,寺院住持一早便率領僧眾,以香、花、燈、燭、茶、果、珍饈供佛。《夢梁錄》記載南宋臨安的臘八節也寫道:「此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

宋朝以後,民間也開始流行吃臘八粥,到了清代則更為普遍。描繪清朝北京日常生活的《燕京歲時記》便有這麼一段紀錄:臘月初一皇室便開始備料,直到初七夜半一切就緒,雍和宮、萬福閣等處的喇嘛再以大鍋熬煮臘八粥,並於臘八清晨誦經祈福。當時煮粥的鍋子直徑2公尺、深1.5公尺,共有五鍋,數量之大可見一斑,除了供佛、供僧,也分配給文武百官及尋常百姓。

及至當代,佛寺仍維持臘八施粥的傳統,並舉行「臘八施粥祈福法會」。近年臘八施粥規模最盛大的要屬杭州靈隱寺,光是2012年臘八節,寺方就準備了二十萬份臘八粥與信眾結緣,同時也分送孤兒院、養老院等,展現佛法平等普施、慈悲濟物的精神。

臘八攝心

由於佛陀成道的因緣,不論是念佛或禪修的道場,都會在歲末舉行精進佛七或禪七,並且將圓滿日安排在十二月八日,主要目的便是希望行者以佛陀悟道的因緣自我惕勵,期能收攝身心,剋期取證,亦即希望在精進共修期間證悟佛果。

以日本曹洞宗大本山永平寺來說,「臘八大攝心」可說是一年一度的盛事,從十二月一日起展開為期七天的精進禪修,每日從清晨三點起板至晚間九點安板,除了喝水洗手,不起座、不倒單,第七天更徹夜坐禪直到臘八清晨,體驗佛陀證道的心境與修行歷程。

本文轉載自人生雜誌網站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