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萬行幸福人生~人間菩薩與佛同行講座:六波羅蜜與生活之運用  

菩薩行(木)

  人間菩薩與佛同行系列講座第五講(最終回)「六波羅蜜與生活之運用」在眾人期待中隆重登場,本系列講座一向頗受好評,吸引大眾熱烈參與。在秀玉師姐引導菩薩們靜坐放鬆後,現場隨即呈現身心收攝、安定祥和的氛圍,至誠恭請果竣法師開示。

  果竣法師首先說明六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又叫做六度,聖嚴師父稱法鼓山的弟子為「萬行菩薩」,「萬行」二字即由六度而來,故又稱六度萬行菩薩。大乘經典教導修行者自己還沒度前要先度眾生,而師父在菩薩行的歌詞中亦明示「如何成佛道,菩提心為先,何謂菩提心,利他為第一。」本次講座中,法師以其親身經歷、歷史故事及師父著作等活潑述說六度意涵與生活運用。

IMG_0024.jpg

第一波羅蜜為「布施」,可分為財施、法施及無畏施三種。其中財施是六度基礎,最容易做也最為重要,並非有錢才能布施,也可以布施時間,大家來道場聽經即為時間布施,縱使在聽經時睡著了亦有莊嚴道場之功德;另外,在知客處當義工也是一種布施。法布施係指佛法的觀念與方法,師父說:懂一句佛法便可告訴別人一句佛法,例如老菩薩只知念「阿彌陀佛」,認為念佛很好,便告訴別人要念「阿彌陀佛」。法師另以其親身經歷為例,分享自己對法華經之勝深法意不甚瞭解,但對法華經很有感觸,曾向某法師讚嘆法華經很好,該法師花二年時間熟記經文並作為之後修行功課;又有一次法師帶領信眾參訪印度竹林精舍、佛陀苦行林等地,其中一女眾當時尚無佛教信仰,不願拜佛,但對佛陀故事很有興趣,爰建議她回台灣後到法鼓山走走,數年之後,她在法鼓山出家了。

  IMG_0107.jpg  果竣法師強調學佛一開始不需要學大經大論,而是要學習實用的佛法,如四眾佛子共勉語即非常有用。就佛法而言,智慧分三個層次,聞所成慧、思所成慧、修所成慧,其中以修所成慧最為重要。讀大經大論或許會讓你覺得自己很有學問,但道理雖懂而煩惱來時可能用不上,學佛就是要斷煩惱,煩惱不斷何來智慧?何來慈悲?不如好好運用四眾佛子共勉語。另在無畏施方面,最有名的是觀世音菩薩,凡眾生遇身體災難或心理痛苦,若能至誠懇切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菩薩發願馬上現於此人身前,觀音菩薩常在我們出現恐懼害怕時來幫助我們免除恐懼,即稱為施無畏。法師表示,無畏施一般人也可以做得到。人都有害怕的時候,若於恐懼時有人安慰,對其心情和緩非常有用。法師分享他生病的經驗,數星期前他的肺和心臟都出問題,不知是否可完成本期授課,很希望有人可以聊聊心裡的感覺。時下有些人因痛苦而輕生,倘若有人適時陪伴傾聽,扮演情緒宣洩對象,結果可能很不一樣。法師勉勵現場菩薩做觀音化身,對他人施予無畏。

  果竣法師強調布施可用以對治慳貪,慳財會有貧窮的果報,而慳法(別人請教佛法,卻不告訴他)則會有愚痴的果報;此外,布施時應行無相布施,即三輪體空,無布施者、無布施對象,亦無布施這件事。智慧係由弘法而來,希望自己有智慧,就應該法布施,法師並勉勵大家要擔任義工,尤其有身心障礙或感到福德不足時更要培福、修智慧。

第二波羅蜜為「持戒」,不該做的不能做,但應該做的若未做也是犯戒。小乘的戒重視行為,包括言語行為及身體行為,而大乘菩薩戒則重視起心動念。有人怕受戒,害怕犯戒會有果報,法師說不二過者是賢者,凡夫都會犯錯,犯錯了怎麼辦?至誠懺悔就好,要少欲知足、知慚愧、常懺悔,才能得安樂。持戒的態度是慈悲,是無畏施,例如我愛惜自己的身命,知道眾生亦愛惜自己的身命,我不會去傷害別人;別人知我持戒,知道我不會傷害人,和我在一起時感到很安全,故稱無畏施。

人生選擇題

其次是「忍辱」波羅蜜,大般若經解為安忍,安於忍耐之義。人很容易起瞋心,貪不到就瞋,貪到又失去也瞋,得到了不滿足亦瞋,「忍辱」非常重要,可以用來對治瞋恨心,讓心安住。「忍辱」分為三種,其一為耐怨害忍,對傷害我的人修忍辱行,例如釋迦牟尼佛對提婆達多不但未生瞋恨心,在法華經中尚且為其受記成佛;師父對使他於留日期間無法得到供養之法師也未瞋恨,回台後甚至還去感謝他。第二種是安受苦忍,以精進為目的,對一切痛苦困境修忍辱行。如五台山主持壽冶老和尚用血寫了一部八十華嚴60餘萬字,精進修行超乎常人;此外,般舟三昧修行者亦是安受苦忍之實例。其三是諦察法忍,即無生法忍,指空性的智慧。針對忍辱波羅蜜,法師以寒山及拾得二位禪師之對話做為結語:寒山禪師問曰:世間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我該如何?拾得禪師對曰: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果竣師表示,因時間不足,後面三個波羅蜜無法講完,未來若有因緣再予補齊。
有關菩薩所提「平常拜佛方法與藏傳大禮拜何者為佳」、「修行佛法只能專注一種法門嗎?可否同時念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等問題,法師一一詳細說明,內容略以:拜佛應不疾步徐,誠心最重要,若身體健康者可以大禮拜方式,但若健康不佳或年紀老邁則不建議,一般拜佛方法則可,只要心誠效果相同。又修行佛法應一門深入,不可一直換法門,若同時念「阿彌陀佛」及「觀世音菩薩」,可以一個為主一個為輔,主者時間分配多一些,輔者時間分配少一些。

最後主持人美疆師姊代表在場菩薩感恩法師教導,並期待法師於今年八、九月再來中山精舍舉辦講座,也感謝大家布施時間來此聆聽演講。

當日活動照片

文/小燕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