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水懺》,看見「」自己

人生雜誌編輯部:366期:拜《水懺》,迎好年跨越千年時空,《水懺》舉出的種種罪相,依然切中現代人的內心問題。展開懺本,隨著懺文一一看見自己的種種過失與煩惱習氣。坦承過失之後,帶著清淨身心領納清涼法水,為生命開展安樂自在的新氣象。

農曆新年到,你「除舊布新」了嗎?除了為生活環境大掃除,心靈累積的煩惱污垢,更需要清理刷洗一番。許多寺院道場在過年期間會舉辦《水懺》法會,便是希望在新年一開始,帶領大眾以法水浣滌三障諸煩惱,淨化身、口、意三業,帶著清淨的身心發下好願,迎向嶄新的一年。

以「水」為名,引眾生入清涼
《水懺》全名《慈悲三昧水懺法》,相傳由唐末的悟達國師,遇迦諾迦尊者化示三昧法水洗瘡,濯淨宿世怨業,因感其殊勝而作懺,使後世眾生都能得受法益。此懺一出,便盛行千年不退,各地僧俗無不廣為熏修禮懺,或自修懺悔,或用以共修、超薦累世怨親眷屬,是漢傳佛教重視的一部懺法。

《水懺》以「水」顯題,加上後人撰〈水懺序〉「人面瘡」故事,合托出「以水洗瘡」的法義。水具備淨化的功能,能滌清萬物;瘡痍象徵眾生的種種煩惱,需要以法水洗滌,恢復清淨的面貌。在《賢愚經》、《大般涅槃經》中,就有以水療治眾生苦惱病痛的譬喻;這種療治的方式,即是佛陀為眾生宣說正法,以法為藥,法流如水流,能清洗眾生的內心污垢。

《別譯雜阿含經》中,佛陀也將善法譬喻為法水,表示身心具足受戒、懺悔之法,如同讓自己時時沐浴在法水中,內心的垢穢自能淨除,更能領受佛法的清涼。聖嚴法師在《學佛知津》一書,便用水的概念,說明懺悔即是把自己的心,放進佛法的清涼水中,藉著一次又一次的懺悔,使染污罪垢的心逐次恢復清淨。

法水澡塵垢,由此理解制懺者的深心,《水懺》取水的淨除之意,契接懺悔法門的修行精神,引導大眾從自心深處發慚愧、懺悔,以法水洗淨身、口、意三業的染污。

《水懺》如鏡,照見內心習氣
懺悔,是漢傳佛教重要的實踐法門之一,藉行懺清淨身心,消除罪障。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身心難免會出現種種障礙,拜懺便是從至誠懇切的懺悔中,將障礙一一去除,如同一灘濁水經過沉澱後,自然變得沉淨清朗。因此,懺悔也可以說是修學各種法門的前行功課。法鼓山香港分會講師果興法師便認為:「以拜懺做為各種法門的前行功課,是要我們淨化身心之後,才有辦法得到真正的修行利益。如果心中的煩惱障礙不除,心力不容易集中;若不懺悔,當因緣果報現前,煩惱便起,情況只會愈來愈糟。」

《水懺》以懺悔煩惱、業、果報三障為主軸,分上、中、下三卷,詳列出種種罪障,引領禮懺大眾逐一懺悔,並發願不再犯;特別的是,懺文還先提醒我們該用什麼心態來懺悔,即便我們起初生不起慚愧心、懺悔心,也很容易隨著懺文的引導,發起懺悔三障的深心。因此,展開《水懺》,就如同對著一面觀照自心的明鏡,照得許多習氣與煩惱無所遁形。

「三障都是從心而起,譬如當我們要接受身體上的種種業障時,自己的心也會有許多貪、瞋、癡煩惱。接受自己有許多煩惱、業障的同時,就必須要認識自己內心的種種想法。」果興法師表示,《水懺》從懺悔三障入手,便是從根本處讓人看清楚自己的內心,很適合做為進入專修法門前的基本工夫。

「懺」如同鏡子,幫助我們發現問題,「悔」則是擦洗改過,透過懺悔轉消煩惱,就能以清淨的身心承接善緣種子。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監院常藻法師,在出家前對《水懺》就有深刻的體驗,他形容,拜《水懺》就像「照鏡子」一樣,從面對整面的大鏡子,慢慢變成在放大鏡、顯微鏡下觀照自己,對於自己的種種煩惱與習氣,看得愈來愈清楚。透過《水懺》,常藻法師也體會到,一切外在因緣的最根本處,都是從我們的內心而起,當我們往內觀照,修正自己,外在的因緣也會逐漸轉變。
「這不是正在說我嗎?」因「法譬如水經藏演繹」而接觸《水懺》的大愛電視臺副總監何建明說,《水懺》懺文句句說中他的煩惱與習氣,讓他大為震撼。以往他待人不客氣,不順己意就容易發脾氣,《水懺》如同一部「佛法概論」,讓他明因果、知因緣。現在只要一想到因果業緣,就比較能控制自己,並提醒自己要止惡、行善,保持心情平和不生氣,將心力放在更多利益眾生的事情上。

從「心」開始,轉化生命氣象
相片:農曆新年快到了,許多道場在春節時都有《水懺》法會,不妨在新年伊始,拜《水懺》做心靈大掃除,現在就先一起來了解《水懺》的要旨吧!-----------Q:《水懺》要我們懺悔「三障」,何謂「三障」?A:《水懺》中的「三障」,指煩惱障、業障、果報障。我們每個人從無始以來所造作的罪業,無量無數,有來自身、口、意三業而生的罪業,有由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而起的過失,有發自內心的邪見思惟、隨外在環境變動而起的染著等等。這一切罪相歸納起來,大抵不出這三類。凡是沒有得解脫的眾生,都還在三障當中,這些障礙不僅對人生造成莫大的阻礙,也會障礙我們修行,障礙修菩薩道,障礙我們解脫成佛。三障分別來講,「煩惱障」是由意業而起,意業是指心裡產生的各種各樣煩惱,例如貪欲、瞋恚、愚癡、驕慢、懷疑、嫉妒、懈怠、慳吝、昏沉、放逸等。我們的心,時常是不斷地向外追求,一下子很喜歡,一會兒又生厭惡,一下子希望,一會兒又失望,有許多問題在心中翻騰不已;因為有了成堆的煩惱,心不能自主,便成為障礙。業障來自身、口、意三業行為的造作。我們的行為,若屬於良善的,有助於我們增長善根,若屬於不善的,經過長期的執著與習染下來,便成為牽動生死流轉的業力,而影響累世的生命。《水懺》懺文就從殺、盜、淫的身三業,惡、妄、綺、兩舌的口四業,以及六根業、於三寶間所起一切諸業、其餘諸業中,列舉出一百二十四項業障,有輕有重、有粗有細,徹底而細微地引導大眾懺悔累世的業障。果報障是緣於過去的善、惡行為業因,而感得現在的業果,例如受到災難、年老、生病、死亡的苦,或是貧窮、親友離別、顛沛流離等,都是報障。尚未解脫生死輪迴的眾生,分為三善道的天、人、阿修羅,三惡道的地獄、餓鬼、畜牲;生在人道中已有許多障礙,何況是生在三惡道中,而生在天道的天人也是有報障。唯有時時懷抱一顆懺悔的心,承認自己的種種過患所造作的惡業,亦即以普賢菩薩「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懺乃盡」的態度,將無量無邊的惡業續續懺除淨盡,遠離三障的纏縛。懺如浣滌,一次一次清洗我們無始劫以來的習氣,讓心愈來愈清淨;我們的生命也像無止盡的水流,水變得乾淨或髒污,以及引導水流去向的力量,都由我們的心念主導。聖印法師在《慈悲三昧水懺講話》一書中指出,懺悔如同洗汰破垢的衣衫,洗好的衣衫就還我潔淨的本來面目,而世上原無洗不去的污垢,問題是發現污垢時,究竟是不是想盡力去除?

《水懺》結構整然,為我們建立看待因緣果報的正知見,儘管跨越千年,仍能切中現代人的內心問題,無異是一部小而美的「懺悔書」。懺文引導我們從意業煩惱開始懺悔,即是回歸行懺的究竟,提醒我們經由拜懺的方便法,為生命「破惡立善」。而如何讓懺悔在生命中發揮效用?法鼓山僧團果傳法師建議,檢視懺悔為生命帶來的轉變,最簡單的方法是自問:「自己的煩惱有沒有少一點?自己的快樂有沒有多一點?帶給別人的煩惱有沒有少一點?帶給別人的快樂有沒有多一點?」

懺悔得安樂!新年伊始,人人都期盼新年新氣象,那麼就以「懺悔」做為一年之計,當煩惱、業障、果報現前時,正是拜懺修行的好時機。無論自修或共修,跟著《水懺》懺文,發起慚愧懺悔心,踏踏實實地檢視自己,正視錯誤,修正過失,開展安樂自在的新氣象。

文/黃佳卿菩薩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66期)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