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書院 因緣因果

 

寫出你最期待的願望,你要用甚麼樣的因、緣來實現這個願望?

在尚未學佛前,當我聽到有人提及冤親債主,我總認為那一切是迷信。我所認知的世界,就是我們每天所見到的,這光線所能呈現的物質世界。第一次幫父親作七的時候,

或許是捨不得父親的離去,我開始相信父親以另一種形式和家人共同存在着。由於對宗教的浩瀚仍是一知半解,當法師做蒙山施食等儀式時,我心裡還納悶着:『這到底在做什麼?怎麼這麼講究形式?』直到某個因緣的出現,我才知道在這個時空中,有些存在並非肉眼所能証實,冤親債主是真實地和我們共存的。

 

過去我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善良的人,什麼地獄果報我都認為是別人的事,隨著對佛法的認識和生活經歷,我才瞭解生生世世的我並非完美,我才回想起童年時期的我,犯了無數殺生的過錯,一隻螞蟻一隻蒼蠅的死亡,都是一個過錯,人是可以在無知或不經意的瞬間,犯下錯誤種下惡因。人並非只是依據法律和社會風俗就能確保不種下惡因。

 

累生累劫以來,自己所造就的冤親應當不計其數,很慶幸我父親為我遺留的是和佛法的親近,希望我能把握中山精舍各場法會的緣分,把誦經的功德回向給過去虧欠的眾生,不論是有意或無意所結下的,都以最懺悔的心,願他們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離苦得樂。

 

試著以「因緣、因果」的觀念,本周改變一些生活習慣,並描述事件的過程

本週所試圖改變的不是生活的習慣,是『觀念的習慣』。以往當我遭逢不如意事,我經常以緣分不足,或臆測過往的我或許是個壞人,『因果因緣』我只用了半套。自從上完本次的課程,我體悟了在面對果報呈現的當下,我們會再造下新的因,因此,我會做自我的提醒,不如意事是種感受,但不能因這些感受而自我放棄或惱怒,要盡其所能避免惡因的再度產生,承受業報的同時,要為自己和他人種下善因。

 

文/林妙娥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