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寺院道場最難忘或影響最深的事
快樂學佛人、初階禪訓班、禪一,直到現在的初階佛學,說來慚愧,我到寺院的次數居然10根指頭就能數完,而到過的寺院也僅只雲來寺及中山精舍而已,所以當法師講到今日作業:來寺院道場最難忘,或影響最深的事時,腦海中只想到這件事,一件糗事。
記得上完禪訓班隔了幾個月,才報名參加禪一。禪修課中除了腿麻及心念無法集中,過程倒還順利,問題在課休時,當日的導師也是我初階禪訓的導師:常貫法師,明確的指示,休息時,要出大殿喝水或解手,女眾走西單,男眾走東單。當我想出大殿時,看到法師正好站在東單走道的附近,心裡不知怎的感到怯步,於是就昏了頭的往西單走去,此時,只聽見法師說:「那位男眾菩薩,請止步,請往這裡走出大殿」,只見法師比著身旁走道這樣說著,當時,雖然尷尬,也只能硬著頭皮走過去(又不能用跑的,走快一點也不行),甚至在下一堂課休息,法師還特地請助教帶領,讓男女眾能分別依序而行。
我不知道這件事犯了多大的錯誤,但讓我警覺到入境隨俗的重要性,不可因自己的隨性,認為這個沒關係,那個無關緊要,該遵守的規矩就一定要認真遵守,也讓我真正感受到雖然法師上課時都很和氣、開朗、幽默,但卻很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一絲不苟。這使我開始認真思考,禪修是否是我想要一門深入的修行法門,是的話,就該更嚴肅的看待禪修,更堅定的向著禪門踏實的一步一步邁進。
每日練習簡單的用餐供養與結齋,心得為何?
由於作息時間及工作安排,作業必須在週六、日前完成,因此簡單的供養與結齋只練習二天(因為還未習慣,週五未做練習)。坦白講,心得談不上,感受也不深,因為我相信凡事都是循序漸進,不可能一蹴可及。佛法也應該與生活融合一段時間後,才會有所感覺,譬如懺悔,由於公司同事早就跟我說明,再聽聖嚴師父大法鼓深入的解說,因此,每日在菩薩前懺悔,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環。也因為對懺悔的意義已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在生活中會時時警惕自己少犯錯誤,也很自然的在修正自己的不良行為,例如:以前上廁所總要拿本書進去,不坐個30分鐘、一小時絕對不出來,現在上廁所已能不拿書,並在5-10分鐘內解決。
由於家中格局關係,吃飯總是盛好飯菜,拿到客廳食用,理所當然的要看電視(人說:吃飯配電視),現在雖然吃飯仍在客廳,但已能不開電視,即使開電視,有時也會專注於吃飯,吃完飯,才發現電視是開著的(但次數不多就是),這都不是一日一夜就能做到,而是經過一段時間一點一滴淬鍊而來的。現在,讓我談練習簡單的供養及結齋的心得,我自認還談不上。相信假以時日,應該會有不同的感受出現,因為,在法師的引領下,簡單的供養與結齋已極其自然的融入我的生活裡。
文/林春輝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