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書院寫出最期待的願望,用什麼因緣來實現這個願望

期待自己能夠過著「得心自在」的生活,成為一個「悲智雙全,福慧雙修」的人,並盡力把佛法的好分享給有緣的人。
聖嚴師父曾開示,佛教徒有三項基本的修行項目──懺悔、發願、迴向。懺悔,就是坦誠地面對自己,反省自己過去、現在犯下的過失,懇切懺除無始以來的一切罪業,才能獲得內心的清淨、安定。發願,則包含了祈願、許願、還願,祈願是為眾生祈福,祈求眾生幸福、平安、健康、快樂;許願是為一切眾生的平安、幸福,而許一個「大願」,願眾生慈悲而不瞋恨、不貪心;許願之後要還願,就是盡心盡力為眾生福祉而奉獻。經由這樣的心願和行動所產生的功德,要迴向給大眾,共同成就大眾的幸福。

進行每日定課,將全部身心交給修行,是很重要的功課。在每天的同樣時段,做同樣的功課,可以培養定力和規律,使身心安定。若能每天確實做定課,並詳實記錄,從發願、懺悔、迴向等基本修行項目中,養成修行與利他的生活習慣,不但自己的身心都能安定,也能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常嘉法師說:「佛教的根本思想是要有正知見,要能明因果識因緣」,還有「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以及「面對境界時的心念就種下了未來的因」。已經皈依成為三寶弟子的我,今後要時時注意自己的念頭,日日做好該做的功課,多讀佛經來了解佛法的意涵,多做布施來累積功德,多說好話做好事來跟別人結善緣。透過這樣的努力,種下好的因,期待能在好的緣的助力下,結出好的果!

試著以「因果因緣」的觀念,本週改變一些生活習慣,並描述事件過程。

以前跟別人說話時,總會以為自己已經了解對方的意思,就打斷對方,然後開始發表自己的高見。因為這樣,跟朋友吵過好幾次架,也被抱怨不尊重或誤解對方的意思……這個星期中,跟別人講話時,我會盡量提醒自己:等對方說完再說。雖然偶爾舊習慣還是會犯,但是當自己能夠好好地完整地聽完別人說話時,我發現有時候對方真正要傳達的資訊真的和我一開始時以為的不一樣,而且當自己能接收到完整的訊息時,之後做出來的回應也會比較妥當,當然,跟朋友吵架的機會就減少囉!

常嘉法師說:「不要用慣有的習性面對境界」,還有「只要讓別人起煩惱就要道歉」。人跟人之間的緣分是很珍貴的,自己能夠先釋出善意種下善因,只要因緣成熟,就能得到善果!

文/胡瑞萍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