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來寺院道場最難忘或影響最深的事。
在我過去的人生中,有幾件事是和寺院道場有關的。還記得大學時,有一堂攝影課的作業,我就是去家附近的寺廟拍。不是因為信仰,只因為覺得那裡很安靜,不會有人打擾我,而且拍一些不會動的佛像和建築外觀,既莊嚴又簡單。
另外我曾經在佛光山附屬的旅行社上過班,當時每天進出佛光山的台北道場,雖然對裡面的法師是有存恭敬心,但當時並沒有信仰的正知正見,也不知如何禮佛,所以進出了一年還是沒有親近佛法的緣份,但是上班環境的清淨與安心感,是很特別的經驗。
因著和佛光山的緣份,有幸在佛陀紀念館建造的不同時期去過了幾次,也參加了開館典禮,有兩個概念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地宮,一個是鑑真法師東渡求法的壁畫,雖然現在對其細節已記不清楚,但當時觀後的震撼與感動,記憶猶新。
二、每日練習簡單的用餐供養與結齋,心得為何?(可做小卡片)
我要跟法師懺悔,這個禮拜我沒有做供養與結齋的練習,一來是還沒背起來(課堂發的小卡片讓給其他同學菩薩),二來是與家人朋友一同用餐時,較浮動的環境氣氛往往讓我忘了這功課,都是回到家或是睡前想起要寫作業,才懊惱不已。
雖然這禮拜都沒練習,但寫作業時,特別把入寺須知的教材從頭複習了一遍,尤其是背誦供養偈和結齋偈,以及閱讀供養偈結齋偈的意義。其實在看教材之前,不太能體會供養的用意,只感覺這是一種儀式,但理解了教材內容,發現這是培養我們的恭敬心,即使在吃飯時,也不忘了把自己吃的食物供養三寶以及一些眾生。
我的體會是,恭敬心就是把一切放在我前面,不以我為大為先,也是一種謙虛。還記得法師課堂講的,法是恭敬心求來的。所以培養恭敬心是求法的基本功。
而結齋偈對我來說咒語背起來比較難,但理解後發現,是培養我們的報恩心與祝願的慈悲心、菩提心,對於自己得到的一切懷有感恩的心,也給予布施給我們食物的人事物祝福祈願。受人點滴,湧泉以報,接受別人的幫助布施,回報以感謝與祝願,也會生起清淨心與歡喜心,如此的愉悅心情,想必對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是很有幫助的。
文/章品喬 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