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學普門品386  普門Q&A

觀世音菩薩是人們最熟悉的菩薩大士,在流傳廣遠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佛陀向大眾介紹了這位神通廣大的大菩薩。讓我們透過Q&A,也來認識聞聲救苦、普門示現的觀世音精神。

Q:觀世音菩薩為何名為「觀世音」?

A:《法華經》第二十五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一開始,無盡意菩薩代大眾提問: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叫做觀世音?佛陀回答:「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由於觀世音菩薩因地修行耳根圓通法門,能聽得一切眾生的聲音,並因應眾生脫離苦難的祈求,以種種方便,時時處處度眾生,所以這位菩薩的德號就叫做「觀世音」。

印度梵文佛典的觀世音稱為「Avalokiteśvara」;經典傳至漢地,曾被不同的譯經師譯成不同的名號,如「觀世音」、「觀世音」、「光世音」、「觀世自在」、「現音聲」、「觀自在」等。由於鳩摩羅什所譯的〈普門品〉在漢地極為盛行,流傳至今,仍多以「觀世音」來稱呼這位大菩薩。

隋代吉藏法師在《法華義疏》指出,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包含「觀世音」、「觀世意」、「觀世身」三種含義,至於鳩摩羅什為何只譯為「觀世音」?是因為口稱觀世音名號時,身業、意業俱清淨,而且稱念菩薩名的修行方式,俱得自行化他;加上觀世音菩薩過去以來的行願,無論世間眾生遭遇何種災難,若能一心稱念其名號,觀世音菩薩即時尋聲前往救脫,所以是依他的行願立名。

印順長老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中指出,在早期佛教中,「大悲觀世(間眾生)」,是佛的不共功德;普入八眾,現身說法的,也是佛的甚深希有法。所以大乘的觀世音菩薩,以「大悲」為特德,現身說法,大悲救苦,與佛完全相同。因此,「觀世音菩薩是在佛教通俗化中,繼承釋尊大悲觀世的精神而成的。」

  Q觀世音菩薩如何聽到眾生的呼救?

A:佛陀在〈普門品〉中介紹觀世音菩薩最大的特質──尋聲救苦,任何地方一切有情眾生的種種聲音,苦的、樂的、悲的、喜的,各式各樣的眾生聲音,他都能在同一時間內剎那聽聞,而且無論善惡,只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他都能為人除去苦惱,給予安樂。

觀世音菩薩從初發心開始,就追隨「觀世音古佛」修行,觀世音古佛教他耳根圓通法門,法門修行圓成,也就名為「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得名觀世音,也是由聽聞眾生稱名的音聲而尋聲救苦得來。而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

「聞」字的意思,因眾生聽聞觀世音聖號而稱揚;觀世音也聽聞眾生求救的音聲,聞眾生稱名而救濟。眾生聞觀音,觀音聞眾生,如此互聞,才能相應相感。

祈願觀音-卡通版Q:眾生如何與觀世音菩薩相應?

A:〈普門品〉強調,人們只要對觀世音菩薩有信心,不分好人或壞人,即使五逆十惡的人,一心持誦他的名號,觀世音菩薩立即聞聲,救苦拔難、消災解厄、有求必應。經文偈頌中,佛陀也鼓勵眾生對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與德用,應「常願常瞻仰」、「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

印順法師在〈觀世音菩薩的讚仰〉中解釋,仰慕觀世音菩薩慈悲救世的精神,奉行佛法,誠懇確切的實行,當然會得到菩薩的救護。因為在人生的旅程上,若遇了無法解決的困難,如不是不可轉的定業,在不違背因果的前提下,憑著信仰的真誠,自能獲得觀世音菩薩不可思議的感應。

修行觀世音法門,可以先從口念觀世音菩薩開始,身拜觀世音菩薩,並心想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如此由身、口、意三業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稱揚繫念菩薩聖號,心裡學習嚮往菩薩的本懷,自然也具足如觀世音的慈悲與智慧心性品德,而與觀世音菩薩感應道交。

(更多內容請見《人生》雜誌386期)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