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書院 緣起性空~十二因緣

透過十二因緣的因果連鎖關係,知道流轉生死的原因,還要如何才能使自己的生命獲得清淨解脫?

佛教所說之生死由來乃「十二因緣」--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循環相續的結果。

詳而說之,有情眾生由於一念「無明」,因而有身口意造作之「行」為,因此產生業「識」,隨著業識投胎而有「名色」,繼而「六入」成形,藉著六入接「觸」外境而產生感「受」,而後生起「愛」染欲望,進而有了執「取」的行動,結果造下業「有」,「生」命的個體就此形成;有了「生」,終將難免「老死」,「死」又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於是就在「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的循環之下,有情眾生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便因此流轉不已。

十二因緣顯示了生命流轉的因果關係:「無明」和「行」是過去二因,依此二因而生出「識」、「名色」、「六入」、「觸」、「受」等現在五果;再由「愛」、「取」、「有」現在三因,種下「生」、「老死」的未來二果,此為三世之間的因果輪迴關係。

由此可知,十二因緣就像一條鏈子,把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生命緊緊串連在一起。眾生一般而言,不知苦果來自苦因,在持續造苦因的情形下,生死不斷流轉。但若能知苦果來自苦因,當即斷苦因,便能生死還滅。

眾生若欲脫離三世輪迴,得到解脫之道,只有泯滅生死根本的「無明」。所謂「無明滅故行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名色滅,名色滅故六入處滅,六入處滅故觸滅,觸滅故受滅,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取滅,取滅故有滅,有滅故生滅,生滅故老、病、死、憂、悲、惱苦滅」。無明即愚痴、沒有智慧、顛倒見,是煩惱的根源,使得心有起伏。

滅無明的關鍵在於淡化自我,對外境不起分別心。平時要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對人事物沒有好惡分別,任何情境皆不起情緒。對周遭一切不起分別,自無貪愛,便能「無愛」、「無取」,也就能獲得清淨解脫。滅無明不容易,持戒、修定、修慧是根本之道。

文/呂昭慧 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