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101中山佛學班不一樣的「畢旅」
雲淡風輕的初夏,鳳凰花繽紛的盛開,校園裡奏起了驪歌,今年我也畢業了,退休後為了充實人生,上了一為期三年的佛學課程,今年順利結業了,以往結業班級總是會安排畢業旅行,這次我們班的畢旅,非常獨樹一幟,同學精心策劃,安排了「出坡感恩之旅」,做為三年學習的一個句點,將出坡地點直指書院源頭--總本山,意味著飲水思源。

1440730907868

早期的寺院必須自食其力,從開墾山林、種菜、劈柴、擔水,皆由僧衆親力親為,不論老少、尊卑,一律隨衆勞動,視為一種禪修。相傳是唐代禪宗的百丈懷海大師所立下的清規,因寺院建立於山間,到山上勞動,所以就叫「出坡」。現代寺院,出坡的範圍更廣了,舉凡是環境清潔、灑掃地板、洗切果菜等等,都可叫出坡。

  六月一個晨曦微露的清早,大家聚集在精舍對面國小旁的空地,等待遊覽車,隨後一行人浩浩蕩蕩登車出發,車上大家行禮如儀,集體做早課,以同學都熟背的心經為誦本,好一個「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為今天出坡的辛苦,安大伙的心。

1440730926131  到了目的地,衆人魚貫被引導到了志工室,聽取法師說明工作內容,並迅速分配任務,不分男女、老少,分成兩組,一組去清洗通道兩旁窗戶的玻璃、紗窗及地板;另一組到大寮檢菜及切菜。因發心而來,在工作上也無從計較,身在寺院,很容易將所學的禪修方法用上,就是隨時觀照身心,內心專注,對每一動作都能不緩不急的進行,人人充分合作,因此效率更高,工作中心也不趕,工作完畢也不覺得勞累。

原是忐忑的心,過程中竟然悟到將禪修的方法融會工作中,也找到功利社會所失去的彼此關照之和合精神,更看到了人性不爭美好的一面,讓人內心充滿喜悅,由忐忑而心安,可謂是意外的收獲,這真是人生中一次不一樣的畢業旅行。

文/翁泰仁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