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50174 (1).jpg以一個經歷的事件,試著套入十二因緣的流轉與還滅

這個月去農禪寺參加大悲懺法會,如之前一樣,法會結束後,將獻花取走,只是這一次因同排參加法會的菩薩有先離開而留下花未帶走,所以詢問其他在場菩薩後,沒人要帶走,就將其他留下的玫瑰花取走了,原本不認為這有什麼問題,不過本週聽法師講解十二因緣,並舉了吃包子為例,之後再看師父針對十二因緣的大法鼓開示影片,這件事就浮現在眼前,深感慚愧,因為覺照到自己當初的起心動念並非純淨。試著從十二因緣,回頭檢視這件事,初淺的體悟是:
1. 無明:未了解及體悟佛法的智慧,對留下的玫瑰花,起了貪愛的欲念。
2. 行:心裡對玫瑰花起了貪愛,進而決定拿走,並付諸行動,就造作了惡業之因。
3. 識:因對玫瑰花起了貪愛的欲念(緣),而取走玫瑰花(因)之當下行為,產生了一股力量,這股心識的力量並持續活動著。
4. 名色:由於前述尚未結果的力量(識),而逐漸感受到身心現象的起伏變化。
5. 六入: 透過眼根、鼻根、身根及意根等,能夠與這些玫瑰花有所接觸。
6. 觸:藉由眼根的視覺作用、鼻根的嗅覺作用、身根的觸覺及意根的覺受等感官作用,進而與這些玫瑰花有了接觸。
7. 受:經由眼、鼻及身,與這些玫瑰花接觸相遇,感受到花朵的漂亮美麗及淡雅的香味,進而有了喜、樂的心境。雖當下感受是喜及樂,但過幾天花就枯萎淍謝,原本美麗鮮紅的顏色也褪色,喜樂的心境當然也隨之消散,無怪乎從佛法來看,喜及樂無法恆久(無常)是壞苦,亦是苦。
8. 愛:因為對玫瑰花有了喜樂之感受,就迷惑在其中,進而對於所受之事物生起了貪愛、渴求之心,貪戀並執著於漂亮美麗的事物及好聞的味道,但當此消散時,又是心隨境轉了。
9. 取:因為貪戀並執著於漂亮美麗、有淡雅香味的玫瑰花,致當時未能覺照到,不知不覺中起了貪取更多之念頭,也未覺照到未收攝六根不對外境攀緣。
10. 有:因為對於漂亮美麗的事物起了想要擁有及貪取的欲望,這又造作了新的業因,令此生死之後,再循環進入「識」支。
11. 生及老死:因前述的業因,勢必再落入未來世之生老死輪迴之苦海果報中。 

文/王麗萍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