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650174 (1).jpg 念佛四個心對我來說,哪個心最容易,哪個心最不容易
念佛的四個心—信心、至誠心、深心及發願迴向心,其中「發願迴向心」對我而言最容易實行,但最難的卻是「信心」。

我生長在一個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在環境的薰習下從小就知道要禮敬諸佛,諸善奉行、諸惡莫作。個性多愁善感的我,常常先天下人憂而憂,煩惱心不斷,事情還沒發生就先擔心後果,因害怕後果無法掌控,就會在事件還沒發生時主動承攬責任,主導事件發展,總認為凡事須在自己的掌握中,依照自己的方式盡心盡力去做,才能避免後續不必要的困擾。這樣善感的憂心與執著,常讓這顆心處在煩惱、焦慮、沒有安全感的恐懼之中,始終不得清淨自在,覺得人生是苦,在身心無法負荷承擔時,就會祈求佛菩薩的加持。人生一路走來,漸漸瞭解唯有學佛、修菩薩行才能讓心岀離苦道。於是把握人身的最後階段,一心向佛,希望常隨佛學,不但自己要離苦,也要身邊的人得樂,每日定課迴向總祈願自己能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也祈願世世能行菩薩道利益一切眾生。一直以來,諸佛菩薩是我精神的依賴,也是行為的典範,因此向諸佛菩薩傾訴、發願、迴向是我較容易做到的,也希望這樣的願心能持續不斷,逐步實踐、圓滿。

此外,我喜歡閱讀經典,因為經中滿是人生的智慧,常讓我幡然省悟。釋尊總能善巧地運用簡單的譬喻、故事說明深奧的事理,引導眾生瞭解生命的本質與意義。而經典裡描述的大地震動、放光、無量諸佛與國土示現等的大威神力,之前我總把它當神奇的故事讀,對佛國淨土的存在與佛菩薩不可思議的慈悲願力總持保留存疑的態度,畢竟這些是凡夫看不到、也觸摸不到的境界,無法眼見為憑,較難有信心。但隨學佛日久,聽不同法師、講師授課,以不同角度、立場詮釋經典內容,漸漸領悟到眾生能力有限,佛國的境界非凡夫所能見,佛菩薩的慈悲心也不是人道的我們可以丈量或做到的,但看不到不表示不存在,自己做不到不等於別人不能。學佛至今,雖然沒有神蹟感應的經驗,也未曾在夢中巧遇佛菩薩,但我相信因果,相信行善的人必有護法龍天的守護,相信有善心的人內心自有佛國淨土。一切唯心造,我們面對的世界就是自己內心所呈現的,一念清淨即是淨土,端看我們如何建造我們想要的世界。

現在的我面對無明的煩惱已能較快察覺並漸漸放下,這顆心雖不能時時保持平穩安定,境界現前時依然無法把持,但噪動的頻率已緩和許多,但願有一日可以實現自已心中的淨土。

文/常暾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