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莊嚴》心得分享~從佛教藝術欣賞體驗修行真諦

IMAG0457  欣賞佛教藝術是件賞心悅目的雅事,也是一種修行;佛像中的佛法意涵,體驗生命深層的感動與法喜自在,同時也豐富了我生活的領域。

《法相莊嚴》課,不僅僅介紹佛像美學藝術,同時引領我們瞭解古代佛像藝術演變的歷程,以及佛教在印度的發展、衰滅、復興,佛教在中國的傳播、發展、演變,佛教對中國思想文化的影響,都有深入詳盡的內容闡述。

鄭念雪老師博學多聞,潛心研究佛教藝術多年,上課時如數家珍,滔滔不絕,不厭其煩傾囊而出的講解,讓我們獲益良多,是一位我最敬仰的老師。老師好像一座寶山,有挖不盡的寶藏,每堂上課的教材內容,既豐富又深厚廣博,叫我多一次又一次的佩服、感動、感恩。

鄭老師說,第一座佛像的產生,是憍償國的優填王與舍衛國的波斯匿王,因思念佛而用檀香木雕刻釋迦牟尼佛像一尊來膜拜;此後供養偶像之風漸起,觀像念佛,造像念佛,造像功德,蔚為風氣。佛教藝術的發展正當由無像時代進化到佛像時代。(之前用隱喻法暗示佛陀的存在),這是基於精神的需求,把信仰對象具體化,有助於闡述經典教義,弘揚佛法。

以恭敬心、至誠心、深心把世界最美的形像表現在佛菩薩身上,集眾善之善眾美之美,所有心目中最理想的法相、莊嚴相。佛相的華美有助於慕道修行,弘揚佛法,度化眾生,這是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威儀。

隋、唐時期的佛像雍容大度,沉穩雄健;宋代的寶冠特別華麗;佛像胸前的佩飾,美麗的珠串瓔珞多流蘇形的,即為明代的造像。佛三尊像為典型的一佛二菩薩的組合。釋尊負與重任的羅漢,是已經覺悟得道的聖弟子,負責將佛法常住世間,隨緣度化眾生,是各時期的藝術家最樂於創作的自由法相。

IMAG0478  值得一提的是古印度孔雀王朝三傳的阿育王,在位時文治武功達於鼎盛,是印度史上最大的帝國,對佛教護持弘揚之功無出其右者。執政三十餘年,使佛教走向國際化,對佛法傳布的貢獻很大。桑奇佛塔是阿育王時代興建的,至今留存三佛塔遺跡。是覆缽式紅磚舍利塔,塔前豎立的阿育王石柱,精彩的佛教建築、雕刻,非常宏偉壯觀,其中蘊涵著佛教教義的智慧慈悲的精神信仰象徵,是佛教藝術永恆的光輝,真是歎為觀止。

《法相莊嚴》的課程,因鄭老師精心設計精彩的內容,以及盡心盡力的講解,造福了我們這一羣幸運的學生,法喜均霑。

老師!感謝老師長期辛苦付出,除了感謝又感恩。
老師!在老師身上的寶藏,我們還沒有挖完………
老師!您辛苦了! 阿彌陀佛!


文/陳秀瓊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