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泥中養心蓮~學蓮花,做菩薩

凡是有佛教的地方,不論是建築、雕刻、器物,乃至文化、語言之中,都有蓮花的蹤。蓮花之於佛教,除了代表「出淤泥而不染」的聖者解脫境界,花開花落、出水未出也都是說法因緣。我們如何像佛菩薩一樣,展現出蓮花般的智慧與慈悲呢?

相片:關於蓮花的成語很多,但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是「舌粲蓮花」,您可知道這成語出自佛教,而且與一位大師有關,小編可沒有「天花亂墜」喔!----------------------------------------------------------------------------【舌粲蓮花】口中開出一朵蓮花?這句成語是用來比喻說法微妙,有如蓮花般美妙,又稱為「口吐蓮花」。舌粲蓮花的典故,可溯源至南北朝的佛圖澄大師。《高僧傳》卷九記載,來自西域的佛圖澄大師(西元232~348年),為了在中原弘揚佛法,於是以神通做為接引的方便。當時後趙的國主石勒在襄國(今邢台)召見佛圖澄,想試驗他的道行。佛圖澄知道石勒是一介武夫,不懂得太深的佛教義理,適宜先用道術取信於他。於是取來缽盂,盛滿水,燒香持咒,沒多久,缽中竟然生出青蓮花,整株青蓮光彩奪目,也讓石勒大為信服。佛圖澄趁機勸諫石勒以德治天下,獲得石勒的讚賞,赦免了許多原本欲殺的人。由於佛圖澄的攝化,當時中原一帶的人民,不分民族都皈依了佛門。如今,舌粲蓮花被用來譬喻口出妙語,說話有文采,或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相似的成語還有同樣出自佛典的「天花亂墜」,這句話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六欲諸天來供養, 天華亂墜徧虛空」,指欲界的諸天人來供養佛陀,空中灑滿種種美妙的花朵。梁武帝時,也有一位雲光法師,講經說法極為精闢、生動,每當他說法時,也有「天華飛集」的情景出現。但「天花亂墜」現在多引申為貶義,指語言誇大,不切實際。(梁金滿)(更多內容請見357期《人生》)在印度或敦煌的石窟藝術中,佛菩薩總是或坐或立在蓮臺之上;佛典中,佛菩薩的國土中也總有各色蓮花來莊嚴淨土;走一趟佛教文物店,仔細觀察各式佛像、法器、修行用品上,可以發現處處蓮花;就連當代不同傳承的佛教團體,如佛光山、慈濟、原始佛法三摩地學會等,也不約而同以蓮花為識別標誌,足見蓮花在佛教徒心中的非凡地位。

微妙香潔人人愛
世界上的開花植物這麼多,為什麼佛教獨鍾蓮花?蓮花對於佛教有什麼重要意義呢?以現代植物學的觀點看來,佛教所謂的「蓮華」,涵括了荷花與睡蓮,它們是古老的被子植物,印度、埃及與中國的古代典籍中都可見其蹤影。兩者皆長於水中,一枝開一花,飄散淡雅清香。不同的是,荷花的花葉挺於水上,葉緣完整,汙水不易附著;睡蓮葉片伏貼於水面上,每一葉具一個缺裂,不具疏水的效果。此外,荷花有蓮蓬、蓮子、蓮藕,而睡蓮則無。

印度人將蓮花尊為國花,中國人亦欣賞其清淨、潔淨、清香的特質,是佛教徒與藝術家喜愛的創作題材,畫僧朱耷、齊白石、張大千等名家都有精彩作品。曾受教於張大千的佛教書畫家吳大仁分享,畫蓮花是他每日的生活習慣,在一筆一畫之間,感受到蓮花的平靜、不染與無爭,是沉澱心靈的好方法。蓮花生態攝影師張煥松,為了捕捉灑在蓮花上的第一道曙光,經常要摸黑耐心等候;長期拍攝蓮花,與蓮花「心靈對話」,讓他體悟到不攀緣、不強求的道理,內心也更加平靜。

妙好功德聚一花
對蓮花情有獨鍾的北宋文人周敦頤,寫下膾炙人口的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使蓮花清淨的形象深植人心。不過,佛教對蓮花的觀察更是多元而廣泛,從外觀、植物學、生態學的角度,都引伸出法義與修行的方法。

例如《中阿含經》的「青白蓮華喻」,就以蓮花比喻佛陀的超越與希有;《增壹阿含經》也有「如來出現世間,又於世界成佛道,然不著世間八法,猶與周旋,猶如淤泥出生蓮華,極為鮮潔,不著塵水。」皆以其生於淤泥卻不染塵垢的特性,譬喻清淨圓滿的佛德。

農禪寺  蓮花的香氣常用來與持戒的功德相比擬;根、莖、花、果並存譬喻因果同時;清淨、柔軟、清香、美觀等特徵,則如同菩薩所修行的種種善法與成就的功德;《如來藏經》中,佛陀甚至示現蓮花萎凋,有無量化佛在蓮花裡放大光明,寓意眾生本自具足的佛性。禪宗的祖師大德也愛用「蓮花出水」來啟悟門人,不要局限在外在的「現象」上找答案,重要是的對心性的認識與開發!

由此可見,蓮花在佛教中具有多重的意義,因此臺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楊惠南在〈蓮華──即聖潔而世俗〉一文中,曾歸納出佛教的經論對於蓮花德性的描寫,大約可以分成以下三方面:(一)出淤泥而不染;(二)美善、聖潔;(三)無量功德的積聚。

佛教所指涉的蓮花,不只人間的蓮花,還有天界的蓮花。根據《大智度論》,人間的蓮花,大不過尺;天界的蓮花則大如車輪;佛所坐的花,更大此百千萬倍,是最殊勝的花。因此佛不坐於一般座榻,而坐於蓮花上,「以蓮華軟淨,欲現神力,能坐其上令花不壞故;又以莊嚴妙法座故;又以諸華皆小,無如此華香淨大者。」

而十方世界的佛國淨土中,也都有微妙香潔的各色蓮花來莊嚴,並以殊勝的蓮花座來接引發願往生的人。因此,對念佛行者來說,蓮花不僅清淨莊嚴,更充滿希望!與癌症共處超過四十年的病理科醫師李豐,平常以念佛為修持,也發願往生西方,她曾和癌末友人一起「預約在西方淨土的蓮花」,彼此相約到極樂世界當同學,讓這位朋友放下對死亡的恐懼,也帶給彼此信心和光明。

超越染淨菩薩行
相片:《人生》雜誌五月號出爐囉!這期介紹的是蓮花喔!------------------------------------------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形象,人們常以為出自周敦頤的〈愛蓮說〉,其實它的源頭在佛教。蓮花對佛教有哪些重要意義?佛教經典中如何以蓮花譬喻法義和修行方法?我們常引用的「舌粲蓮花」、「心花怒放」等,原來也都出自佛教。自潔的「蓮花效應」如何運用在修行中?本期專題從認識篇、譬喻篇、經典篇、修行篇、藝術篇,邀大家一起360度觀蓮花、養心蓮。「西洋僧」常聞法師有什麼「New Talk」?聽聽法師分享出家後怎麼調五欲、鍛鍊心。「人生新視界」惠敏法師帶領我們從無障無礙的藝術家們身上,學習長養慈、悲、喜、捨無量心的功課。「東亞佛寺之旅」介紹東京調布的深大寺,它是日本漫畫《鬼太郎》作者的靈感來源,更以好吃的蕎麥麵聞名,還有蕎麥守觀音供養祭和熱鬧的達摩市。(更多內容請見2013年5月號《人生》雜誌357期「煩惱泥中養心蓮」)http://www.ddc.com.tw/PrtShow.asp?Series=84&ClassType=1&CommId=5277此外,蓮花出淤泥的超越與行動,更為大乘佛教所看重,如《維摩詰經‧佛道品》所說:「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政大中文系教授丁敏就常以「淤泥是蓮花的老師」,勉勵學生不要害怕煩惱,而從生命的困難中攝取成長的養分,開出智慧的蓮花。

淤泥之於蓮花,就像「一切煩惱,為如來種」。煩惱是大乘行者成就佛道的根本條件,這個危脆的娑婆世界,才是真正能夠讓凡夫修行菩薩道的好地方。

由此可知蓮花之所以受到佛教的重視,不只是因為它的外觀清麗,更重要的是它不畏髒汙淤泥,象徵具足轉化煩惱的智慧,與入世度眾的慈悲,這恰恰與菩薩道精神相應。觀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普賢菩薩「恆順眾生」等等誓願,都是最好的典範。

以大白蓮花(芬陀利花)命名的《悲華經》更記載,過去寶藏如來時,有位梵志名叫寶海,在他的殷殷勸請下,轉輪聖王無淨念與千位王子,都發下成佛大願,他們各取淨土,獲得寶藏如來的授記。梵志寶海在寶藏如來的鼓勵下,生起在不淨的五濁惡世成就佛道的大悲心,發願以大悲芬陀利花的光明、清香與觸受,成就眾生。這位梵志不是別人,正是娑婆世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

心蓮開敷見光明
蓮花的美好莊嚴代表佛菩薩具足的慈悲與智慧,經典中不時以蓮花為喻,無非是希望我們學習蓮花的精神,發心在眾生之中修持菩薩道。然而菩薩的境界如此高深,要如何做到呢?不妨從保持身心清淨開始。

平時可以透過持戒、念佛、禪修等等修行方法來保持正念,減少煩惱,或是透過祖師大德制訂的懺儀,以法水來懺悔六根、洗滌煩惱,保持心地的光明、柔軟。

除此之外,觀想蓮花也是簡單實用的方法。在西方提倡正念禪修的一行禪師曾教導,走路時觀想每一步接觸地面時,便引生一朵蓮花,如同佛陀誕生時步步蓮華的情景;坐著的時候,觀想當下即坐在蓮花座上。一行禪師曾說:「如果你能體會到此刻就在蓮花中重生,此刻能端坐在蓮花上,那麼淨土的存在對你來說將不再懷疑。」

如同《維摩詰經》所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時時保持身、口、意的清淨,遇到煩惱或困境時,我們也能像蓮花一般不著於汙穢,開出智慧的花朵。天氣漸熱,蓮花陸續綻放,你心中的蓮花也開了嗎?

文/陳慧蓉菩薩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57期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