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書院 回顧一生的經歷

人的一生,在成長過程,是各種不同的行為規範所構成,從牙牙學語開始,學習各種稱呼,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開始,在行為上,因不同的環境,或角色的改變,必然有不同的規範,有必須遵守的規定,也因為這些規定的產生,抑制惡行的產生,或因錯誤行為必須接受處罰,以致保障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性。所以,在群聚的環境,戒律是必要的條件。

從開始懂事學習起,禮.義.廉.恥是生活的準則,也是行為的規範,什麼是該做、不該做,在家庭、學校的教育過程,一直是循循善誘、苦口婆心的教導,是非的分辨,維護個人的品性,家庭的和樂,校園的學習至社會的安定、世界的和平,皆在於戒律的實行,方能獲得人人所想要的~人間淨土。

佛教的戒律,主要在於人的本質,人是淨土的主要成因,人不清淨,則國土不清淨。所以,佛教教人尋回“本來面目”,並且重申“因緣因果論”,希望藉此讓每一個人覺悟到,人之初是潔淨無瑕,在成長過程中,因環境的改變、誘惑,受到無形的影響而不自覺,進而也讓人的身口意起了造業與受業的苦果,以致煩惱不斷,身心靈也不能安定清淨。

戒律,並不是條規的實行,而是教導我們,如何解脫煩惱,得到心安自在、清淨智慧的境界。知道苦的原因,必須有離苦的方法,制定的戒律,是減少身口意的造業,便也減少惡因的形成,並鼓勵善因的實現,而在彼消此長,便能成為心靈清淨,無欲少求的快樂人。

文/金雲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