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是什麼?
「菩薩」的義涵究竟為何?聖嚴法師告訴我們,菩薩不是供人仰拜的偶像,「菩薩」是發了菩提心的眾生,以種種身分和形相,在世間救苦救難,當眾生需要什麼樣的菩薩,他們就以那種形相,出現在他們身旁。

這期的專題是「菩薩在人間」,菩薩是什麼呢?今天分享聖嚴法師對「菩薩」的開示。------------------------------「菩薩」是什麼?編按「菩薩」的義涵究竟為何?聖嚴法師告訴我們,菩薩不是供人仰拜的偶像,「菩薩」是發了菩提心的眾生,以種種身分和形相,在世間救苦救難,當眾生需要什麼樣的菩薩,他們就以那種形相,出現在他們身旁。■ 聖嚴法師菩薩不是偶像,偶像只是佛教徒修行過程中使用的法物而已,它雖代表著佛與菩薩的莊嚴相,它的本身並不就是佛與菩薩。但是佛菩薩的偶像能讓我們供養禮拜,集中心念,表達虔誠懇切的信仰力。菩薩不是鬼神,只能短時間內和小範圍內顯靈異的是鬼,能在較長時期內及較大區域內顯現靈異的是多福大力的鬼,或者稱之為神。一般人不能分辨神佛的不同,也不知道鬼神與佛菩薩的差別。佛菩薩不會希求人們對他的祭祀和回報,只有無條件地為眾生解救苦難,鬼神則對人們貪求報酬、祭祀血食等,以顯示他們的威力和榮耀。菩薩救濟眾生,可現種種身相,通常的顯示則和人一樣。所以菩薩和天仙也不同,求生天上的仙人,求長生不老,求肉身不壞,所謂羽化登仙。但是天上的仙人,也有他們一定的壽限,所以佛經中說,天人當有五種衰相現前時,即是天福享盡而要下墮之始。菩薩也和羅漢不同,羅漢是自求解脫生死煩惱,而達到不再受人間生死之苦的目的者,但菩薩是因自己有煩惱痛苦進而想到了一切眾生也會有煩惱痛苦,結果,菩薩一心幫助眾生脫離苦難,忘了他自己的苦難,並以為救眾生而受一切苦難為理所當然。菩薩現在家相的多,且十分莊嚴。不過,並不可說現在家相的人就是菩薩。真正發了菩薩心的人,需要有出離心與菩提心相應,即是厭離現實而不逃避,入世化眾而不貪戀世間五欲。他們雖是在家人,有其事業、家眷,但其賺錢是為了弘法,有眷屬是為了度眾生。很多人以為受了菩薩戒以後的人就是菩薩,其實,菩薩戒只是一個形式,只表示從此以後要遵循菩薩道,如不能依照菩薩戒的精神,具有菩薩的心地,便只是虛有菩薩之名,而無菩薩之實。人皆可成佛,成佛之前先當成為菩薩,要成菩薩,須修菩薩道,誰行菩薩道而具菩薩心地的話,誰就是菩薩。菩薩不一定供在寺院裡,寺院裡供奉的乃是菩薩的聖像,菩薩精神與菩薩行的活動是在社會的眾生中,如果你存菩薩心、做菩薩事,你就是菩薩的化現。佛教講慈悲,慈悲即是淨化的愛心,是無限廣大的同情心,是不含有任何條件的愛心,便是菩薩心地。菩薩行的推行,可依因緣的親疏厚薄而有先後與緩急之分,所以請諸位不要忘記你自己應存菩薩心、行菩薩道,首先對國家、父母、師長、兄弟姊妹、子女,而後乃至於對社會大眾及一切眾生都以菩薩的行為對待。另有應該明白的一點,菩薩有「逆行」的法門。凡是打擊你、壓迫你、刺激你、欺負侮辱你的人,使你爬不起來的人,都可能是逆行的菩薩。不要認為刺激你的人是仇人,壓迫你的人是怨家。因為堅強的意志力,往往是從磨鍊中培養出來的,我們的體能、智能、心力、毅力均要靠艱苦的經驗來鍛鍊,不要因逆境的挫折而灰心喪志。提婆達多生生世世與佛為敵,即是逆行菩薩的一例,故在釋迦成佛之後,於《法華經》中,為之授記,說提婆達多於未來世,必定成佛,又在《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四也提到「如來常以慈悲力,愍而哀傷,我以值遇提婆達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愍。」所以菩薩看一切仇敵怨家,也都是活佛、活菩薩。不管各位信不信佛與菩薩,今天聽了這些話,若接受的話,便會在逆境之中微笑,在順境之時警惕。如果你能面對現實,接受順、逆二種環境的考驗,遠大的前程,便在等待著你。(摘錄自《佛教入門》之〈活菩薩〉)(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74期http://www.ddc.com.tw/book/detail.php?id=3923)

菩薩不是偶像,偶像只是佛教徒修行過程中使用的法物而已,它雖代表著佛與菩薩的莊嚴相,它的本身並不就是佛與菩薩。但是佛菩薩的偶像能讓我們供養禮拜,集中心念,表達虔誠懇切的信仰力。菩薩不是鬼神,只能短時間內和小範圍內顯靈異的是鬼,能在較長時期內及較大區域內顯現靈異的是多福大力的鬼,或者稱之為神。一般人不能分辨神佛的不同,也不知道鬼神與佛菩薩的差別。佛菩薩不會希求人們對他的祭祀和回報,只有無條件地為眾生解救苦難,鬼神則對人們貪求報酬、祭祀血食等,以顯示他們的威力和榮耀。

菩薩救濟眾生,可現種種身相,通常的顯示則和人一樣。所以菩薩和天仙也不同,求生天上的仙人,求長生不老,求肉身不壞,所謂羽化登仙。但是天上的仙人,也有他們一定的壽限,所以佛經中說,天人當有五種衰相現前時,即是天福享盡而要下墮之始。菩薩也和羅漢不同,羅漢是自求解脫生死煩惱,而達到不再受人間生死之苦的目的者,但菩薩是因自己有煩惱痛苦進而想到了一切眾生也會有煩惱痛苦,結果,菩薩一心幫助眾生脫離苦難,忘了他自己的苦難,並以為救眾生而受一切苦難為理所當然。

菩薩現在家相的多,且十分莊嚴。不過,並不可說現在家相的人就是菩薩。真正發了菩薩心的人,需要有出離心與菩提心相應,即是厭離現實而不逃避,入世化眾而不貪戀世間五欲。他們雖是在家人,有其事業、家眷,但其賺錢是為了弘法,有眷屬是為了度眾生。很多人以為受了菩薩戒以後的人就是菩薩,其實,菩薩戒只是一個形式,只表示從此以後要遵循菩薩道,如不能依照菩薩戒的精神,具有菩薩的心地,便只是虛有菩薩之名,而無菩薩之實。

人皆可成佛,成佛之前先當成為菩薩,要成菩薩,須修菩薩道,誰行菩薩道而具菩薩心地的話,誰就是菩薩。菩薩不一定供在寺院裡,寺院裡供奉的乃是菩薩的聖像,菩薩精神與菩薩行的活動是在社會的眾生中,如果你存菩薩心、做菩薩事,你就是菩薩的化現。佛教講慈悲,慈悲即是淨化的愛心,是無限廣大的同情心,是不含有任何條件的愛心,便是菩薩心地。

菩薩行的推行,可依因緣的親疏厚薄而有先後與緩急之分,所以請諸位不要忘記你自己應存菩薩心、行菩薩道,首先對國家、父母、師長、兄弟姊妹、子女,而後乃至於對社會大眾及一切眾生都以菩薩的行為對待。

相片:《人生》雜誌374期10月號精彩內容先睹為快!菩薩在人間,散發生命的光與熱佛說「菩薩道」要在眾生中求;聖嚴法師也經常勉勵大眾,學做救苦救難的菩薩。菩薩是什麼?何謂「菩薩行」?本期專題透過法鼓山「2014國際關懷生命獎」四位得主――罕見疾病基金會、蕭建華、廖智、陳公亮真實的生命故事,看他們如何突破困境,在苦難中淬鍊慈悲、智慧與大願,發揮生命光與熱,照耀人間,在天災人禍頻仍的年代,顯發生命的價值。他們,是「菩薩在人間」的最佳體現。「人生座談會」摘錄法華智慧系列第一場講座精華,由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東法師、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導演吳念真,分享他們超越悲欣順逆,所看見的人生風景。教訓與教育,僅僅一字之差,對孩子的影響卻天差地別,「人生選擇題」常寬法師以自身經驗分享,教訓是一種經驗傳授的磨練,教育是一種心靈啟發的過程。聽音樂能開悟嗎?「西洋僧New Talk」常聞法師分享,如何善用音樂來做為禪修的輔助方法。人生雜誌374期 《目錄》【本期專題】12菩薩在人間──散發生命的光與熱14看見愛的示現,學做人間菩薩                                            編輯室18 BOX:佛典中的人間菩薩                                                  黃佳卿【觀念篇】22人人都是菩薩                                                                   聖嚴法師26 BOX:人身最殊勝,人間好修行                                       邱惠敏【分享篇】28大願,讓愛不罕見──罕見疾病基金會(大願獎得主)     許翠谷34不倒的蘆葦 迎風播撒智慧──蕭建華(智慧獎得主)        邱惠敏40重獲新生,施比受有福──廖智(智慧獎得主,國際人士)陳慧蓉46共生陪伴,用愛成就孩子──陳公亮(慈悲獎得主)         黃佳卿【回饋篇】52只有愛,沒有界限                                                               陳武雄【人生導師】  08安定人心‧安定社會                                                          聖嚴法師 【人生座談會】56找尋人生風景──活出絕妙人生――法華智慧系列講座(1)編輯室【人生選擇題】64教訓與教育                                                                          釋常寬【修行在LA】 68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曉  亞【西洋僧NewTalk】72禪心悦音:聽音樂能開悟嗎?──音樂與修行(上)         釋常聞【禪味小食堂】  80白玉腐乳 &薑泥豆腐                                                           陳滿花【農禪悟語】84不倒的香蕉樹                                                                      釋果祥【爾然禪話】86入靜                                                                                     釋繼程【電影不散場】88露西──洞穿集體想像的生命實相                                       曾偉禎【人生新視界】94法鼓文理學院博雅教育的三特色                                        釋惠敏【佛法關鍵字】100憍mada                                                                              許洋主124 人生新聞※ 大覺智海-別冊【禪門直心】104從局部到整體觀照──方法的運用(一)                         釋繼程【楞嚴導讀】108找回自家主人翁──《楞嚴經》覺性無還無礙                  李治華【東亞佛寺之旅】112官寺宗廟憶王朝──琉球那霸圓覺寺跡                               秦  就【華嚴心鑰】120見性、發心、安住──第十五品〈十住品〉(上)          陳琪瑛另有應該明白的一點,菩薩有「逆行」的法門。凡是打擊你、壓迫你、刺激你、欺負侮辱你的人,使你爬不起來的人,都可能是逆行的菩薩。不要認為刺激你的人是仇人,壓迫你的人是怨家。因為堅強的意志力,往往是從磨鍊中培養出來的,我們的體能、智能、心力、毅力均要靠艱苦的經驗來鍛鍊,不要因逆境的挫折而灰心喪志。

提婆達多生生世世與佛為敵,即是逆行菩薩的一例,故在釋迦成佛之後,於《法華經》中,為之授記,說提婆達多於未來世,必定成佛,又在《大方便佛報恩經》卷四也提到「如來常以慈悲力,愍而哀傷,我以值遇提婆達多故,速得成佛;念其恩故,常垂慈愍。」所以菩薩看一切仇敵怨家,也都是活佛、活菩薩。

不管各位信不信佛與菩薩,今天聽了這些話,若接受的話,便會在逆境之中微笑,在順境之時警惕。如果你能面對現實,接受順、逆二種環境的考驗,遠大的前程,便在等待著你。

摘錄自《佛教入門》之〈活菩薩〉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74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法鼓山中山精舍 的頭像
    法鼓山中山精舍

    法鼓山中山精舍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