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往生淨土的幸福感

 

■ 梁金滿

「阿彌陀佛」大概是全世界最有名的佛了。許多佛教徒見面打招呼第一句話就是「阿彌陀佛」;很多小朋友看到出家眾,也總會說「阿彌陀佛來了」,由此可見淨土法門在華人地區的盛行,甚至還常有人分不清楚「阿彌陀佛」和「佛陀」。

「阿彌陀佛」的根本經典《阿彌陀經》,也是佛教經典中流傳最廣的經典之一,在佛門課誦、法會乃至臨終關懷時,經常被誦念。經中有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讓人想起鄭石岩教授在一次座談會中談到,「現在開始就要培養『幸福感』,否則即使每天念佛,阿彌陀佛終於接受了你的申請,真的到了極樂世界,問題是你不開心、不幸福,在極樂世界你過得慣嗎?」

鄭教授的妙語背後,有著重要提醒,即是從現在開始,就要養成心住於淨土的生命態度與習慣。為了養成往生淨土的幸福感,我們需要培養三種資糧──信、願、行,要相信有解脫的路,要有深切願望到達淨土,必須每天修習淨土。

淨土在哪裡呢?長期在西方弘法的一行禪師說,所有你期盼在佛土上所能找到的華妙莊嚴,這世間都已含攝了,只因被我們的憂悲苦惱所掩蔽,以至於我們總是無法看見它們。所以一行禪師總是鼓勵人們保持覺醒,維持正念的生活,當我們一步伐、一呼吸、一舉動都保持正念,淨土將當下為我們顯現

這也是聖嚴法師所提倡的「心靈環保」淨化人心的方法:當我們一念心淨,在這一念間就體驗到淨土;念念心淨,念念都與淨土相應。聖嚴法師更主張

,念佛可以同時完成佛國、自心、人間淨土三種淨土,將淨土從他方世界拉回到人間的立場,希望人間成為淨土,自身也可以出離娑婆,不啻是更真實的幸福感。

心住於淨土的幸福感,也可以從〈讚佛偈〉中體會。惠敏法師從北宋擇瑛法師因「深悟淨教」而以偈讚佛的當下,身心處於一種「感性慈悲與理性智慧」調和的最佳平衡狀態,提醒我們當面對各種生死順逆境時,若能時時刻刻保持如古德一樣「詩偈」般的身心,雖然不能立刻大徹大悟,但多少可以讓生死大事多些「詩意」,也是一種幸福。

所以,讓我們就在這娑婆開始培養往生淨土的幸福感吧。至於方法,請參考本期專題來自《阿彌陀經》的幸福配方。阿彌陀佛!

(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44期)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