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書院 寫下我的願望與行願計畫
從接觸佛法後,一直感受到身心輕安自在。信!所以走得輕鬆走得法喜。明! 讓我瞭因明果,終於在菩薩戒的三次懺摩中平靜地放下50幾年來,心中對外界所給予的一切怨瞋了。但最近發現或許太明白太能接受,心中平靜到沒半點波瀾似乎已準備好等“入滅”的來臨... ...!這個發現讓我很意外,我的想法竟這麼的消極!於是我問自己的心:「這是我追求的不是嗎?家人全力護持無後顧之憂,對『境』不再輕易起心動念,但為何連“動力”也跟著消失?我並未“明”了因緣因果而裹足不前,在受戒前所發“利益眾生”的願心,仍力行實踐中啊!只是怎會感覺到自己不再如初始快樂?也不知往後還有什麼能讓我再一次心動?」
這個疑問我請教了老參師兄,他要我問自己,我要的快樂是甚麼樣的快樂?我說:「初發心的快樂就是求平靜、用同事心去陪伴與我同遭遇的人離苦得樂,但現在走在往目的地的路上了,也做好隨時告別這一期生命的準備,卻又不甘願傻傻地等,似乎認為我要再有一段燦爛的歲月才叫圓滿,而不是這麼平靜。」隨後師兄送了我一句老子的話:「熟能濁以靜之徐清?熟能安已動之徐生?」讓我自己參。

因智慧不夠參不透其含意,還是請師兄開示後,我隱隱知道心為何不再怦然心動?是該說我太「著相」?還是該說我太急?而讓我的初發心變質?變得有些自私貪婪, 忘了「拉長情,擴大愛」的精神?還好身邊貴人加上現在佛學班上的《無量壽經》48 願,讓我的心很快清亮,普賢十大願中「第六願請轉法輪、第八願常隨佛學、第九願作業內容:恆順眾生」我都只是背誦而卻未紮實修行,難怪忘了初衷的快樂,只想著設法往外緣求! 

既然知道“貪”念遮蔽我的意念,我決定修正步伐,努力落實四攝法精神與六度行者的使命!方便法門讓我知道“果”的生成,就是由「做中學,學中做」過程中的“因”去影響它味道的好壞,在我忘記享受與心相處的每一刻,忘了品嚐心中結出的果實的同時,也忘了推己及人拉旁人一把的願心,難怪連自己的心也忘了“快樂” 的真諦。“心念”是一顆種子,在堅定的生活中起正確的信念,我既已立願要服務眾生,那此時的我就更應該認真積極修正自身威儀,才能“利益眾生”以弘佛法。

文/蔡演其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