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留言!

作業題目:在日常生活中我如何持戒過生活?

 

答:個人所受之五戒,於日常生活中如何解行,解則來自因緣、無常及無我的正確理解,相信這世間一切都僅是短暫存在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讓我們來學習練習回歸本性所需,這一切之因緣得來不易,轉瞬即逝,細查因緣與我最深的身體、家人都是,因此,五戒旨在經由身、口之規範,養成行為,改善意業,讓自己清淨與精進。

所以,於日常生活中要我們養成少欲、知足,去除因身、口慾望所形成貪嗔痴習慣,即相信天下沒有理所當然的道理,沒有任何人、事、物,應該無端因自己的貪愛、嗔恨、與愚癡而失去生命或不受尊重,如因吃或因性愛等生理需求而成為自己的食物或淫望的用具,更不能因自己的喜歡、不喜歡、高興、不高興等分別心而成為受害的第三者,出口批評、掩飾、誇大浮辭等因我執而傷害他人。

有了這些理解後,運用於生活上,即可以此為標準,當自己想吃、愛吃時,就容易察覺自己的貪念,問問自己可不可以不吃,如果可以就不吃(自己可掌握者),不能控制者避吃或少吃(婉拒宴請),吃時感恩一切的供養,叮嚀自己莫忘一日之所需,百工之為備的恩情,能少就少,飽了就好,不要過分。

另外,對於偷盜問題,則以非己勿取,含人(女人、朋友、兒女)、事(職位、權力)及物(金錢、房舍等物質),邪淫除堅守固定伴侶外,應併同偷盜之禁戒,覺察自己是否眼根及耳根遭受吸引,美色非罪,但色身卻會因六根產生基礎生理反應,我練習的方法是當見人起色心時,即將下一個念頭畫面出現母親的畫面,以減少慾望,如仍無法抑制念頭,則當下離開,以避免念念相續。

至於妄語則思考任何事面面均有真理,僅係觀點不同,面對問題時,自己決定者,以別人有利作思考,對眾人問題,由多數有利思考,盡量不語,除非徵詢,意見提出後不強求,相信別人會比自己高明;酒戒現代人原本不易,但發覺如可茹素,自然可戒,故應以堅持茹素為主,真須應酬,則應以使自己避免犯前四戒為底線,練習再練習,老實說,雖有點進步,但卻發覺自己的心念犯戒的更多,改一點就進步一點,繼續練習,至少須發覺自己真的挺壞的,才有機會改。

 

作業題目:從三具淨戒的時空適應,我如何與人分享菩薩戒?

依清淨毘尼方廣經要說:「毘尼毘尼者,調伏煩惱,為知煩惱,故名毘尼。」故持戒即在使自己之煩惱不升起,三聚淨戒要求學律儀戒、學攝善法戒、學饒益有情戒,依持戒之知煩惱及去煩惱原則,於日用上,也應有一定的彈性;惟持戒亦如大正藏所說「出家菩薩持出家戒不難,在家菩薩持在家戒,事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故戒的在家修持,應重精神,循序漸進,無論少分多分或滿分,都應盡其在我,以免退轉。

分享一個於在家持戒的個案如下,個人於工作崗位上,有個師姊剛新婚,卻因吃素問題與先生及先生家人爭論不休,終日悶悶不樂,她抱怨先生不尊重她的信仰,要她煮葷食,會破壞她的持戒,眼見她為此困擾,且與家人多所爭吵,於是建議持戒應把握戒之精神,可隨時空環境隨時檢討調整,因緣不具足時可少分、多分,循序漸進之持守。

首先,素食與不殺生戒雖有關,但並全然相等,素食是使自己學習尊重生命與培養悲心的行為,在家可達到全素食應感恩所有一切因緣聚足及福分,但如因緣環境不適當,則應可略為調整,如於西藏,因該地方無法栽種蔬菜,故喇嘛並未吃素,達賴喇嘛因醫師建議其體質不適素,亦改吃葷;於日本,因國民生食文化,致除非自己料理,否則於其國境中要維持素食,十分不易;文獻上亦有紀載佛陀於修道成佛前,亦喝了供養之牛乳而恢復體力,迄今,亦僅漢傳佛教,因機緣適合而可食全素,故她希望家人吃素,無論持戒或為家人健康,都是很好的主張與建議。

當時空及因緣不具足時,則應善巧的調整,漸進推動,才能方便接引家人進入佛教的大家庭;我對不殺戒的解讀為,身體是維持修行的基礎,飲食維持色身以供修行,是必須的,但卻非理所當然,這就是只要適量飲食,而不求好或多,這可由法師托缽不選路線及對象,有多少就多少,足夠就好為原則,甚至只能七家,其旨在說明無論有無生命、有無感覺(神經)或情感,都是眾生,故飲食僅在維持基本需求,順隨因緣。

一旦因緣不具足時,如六祖為躲避追殺而避於獵戶群中以鍋邊菜修持,不殺戒重點應要求不能因己之喜歡不喜歡而去殺,其精神則是尊重眾生都是同等生命(慈悲)、不要因為供養自己色身而遭殺害,可少盡量少(少欲)、平等(無好吃與不好吃)與隨緣(順隨因緣受報與還報)的飲食,以維持色身的基礎,故食前感恩、能少則少、能素先素;她既持戒,可以信仰及健康為由溝通先生尊重其信仰繼續讓她吃素,先生如因生活習慣要求一定要吃葷食,可建議其在外可自己安排,回家因料理的方便性,供應素食,如因不習慣,可建議其去自助餐帶一點葷食搭配,有機會可邀請先生上素食餐廳用餐,以提升先生吃素食之興趣。

如過年節家庭聚餐,建議明確告知家人吃素,方便準備,如準備不方便,可自帶或加些蔬菜,真沒辦法就不吃,回家後再用餐,但個人不建議為方便吃鍋邊菜,因如此易讓家人覺得持戒可有可無,維持求己的戒律生活,善巧得回應在家生活,當可減少新進家門與家人不必要之摩擦,避免因此破壞感情。

持戒應力求「自己不起煩惱,也不讓別人起煩惱」,心才能安定,心清淨,萬一沾到葷食油湯時應心存感恩、知道持戒並不清淨及懺悔自己福分不足致因緣不具足,更應升起願力積極行善布施以求好的因緣,才不會為吃素食讓自己升起一堆煩惱,也讓家人升起一堆煩惱,這樣的修行,才不會與清淨及戒律的本質相違。

文/洪根強菩薩

 

arrow
arrow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