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電子賀卡400_0124  

目前分類:我在聖嚴書院 (11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64650174 (1).jpg以目前的心境與需求寫一段發願文

  1. 1. 我發願今生今世不為自己私利而去“傷害”人,也不變成他人的“困
  2. 擾”。
  3. 2. 我發願要改掉自己一些不好習性例如惡口、情緒化罵小孩、遲到…。
  4. 3. 我發願要愛惜自己的身體善待它,(我要有健康的身心才能有機會、體力行善) 愛護有情眾生 、保護地球 。
  5. 4. 我發願每日親近佛法,即使沒空至少也要在心裡念佛 。
  6. 5. 我發願學佛,改變自己、影響家人,帶領孩子走上學佛之路。
  7. 培養他們大能力,之後可以照顧幫助更多人 。
  8. 6 我發願用佛法來自利利人,能做到法布施,迎接更多人親近佛法。
  9. 7 . 我發願日常生活裡,常以為微笑迎人,看到有需要幫助處我即幫之( 當下能力範圍內)。
  10. 8. 我發願在父母有生之年我對他們說話態度溫和有耐性、不頂撞“孝順”父母,外出遇到長者以“恭敬心”對待,盡一己之能幫助他們。( 因為我希望父母外出別人也會對他們友善)。

文/詹美玲菩薩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 念佛四個心對我來說,哪個心最容易,哪個心最不容易
念佛的四個心—信心、至誠心、深心及發願迴向心,其中「發願迴向心」對我而言最容易實行,但最難的卻是「信心」。

我生長在一個有宗教信仰的家庭,在環境的薰習下從小就知道要禮敬諸佛,諸善奉行、諸惡莫作。個性多愁善感的我,常常先天下人憂而憂,煩惱心不斷,事情還沒發生就先擔心後果,因害怕後果無法掌控,就會在事件還沒發生時主動承攬責任,主導事件發展,總認為凡事須在自己的掌握中,依照自己的方式盡心盡力去做,才能避免後續不必要的困擾。這樣善感的憂心與執著,常讓這顆心處在煩惱、焦慮、沒有安全感的恐懼之中,始終不得清淨自在,覺得人生是苦,在身心無法負荷承擔時,就會祈求佛菩薩的加持。人生一路走來,漸漸瞭解唯有學佛、修菩薩行才能讓心岀離苦道。於是把握人身的最後階段,一心向佛,希望常隨佛學,不但自己要離苦,也要身邊的人得樂,每日定課迴向總祈願自己能斷一切惡、修一切善,也祈願世世能行菩薩道利益一切眾生。一直以來,諸佛菩薩是我精神的依賴,也是行為的典範,因此向諸佛菩薩傾訴、發願、迴向是我較容易做到的,也希望這樣的願心能持續不斷,逐步實踐、圓滿。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 每天練習迴向並寫下心得

星期

迴向對象及內容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念佛四個心對我來說,哪個心最容易,哪個心最不容易

念佛有四個心:1.信心2.至誠心3.深心4.發願迴向心。對我來說「信心」最容易,「深心」最不容易,為什麼?

孩提時代,做了一個夢,至今仍印象深刻,一隻五彩小鳥,棲息於一片竹林中,在一棵竹子末梢,隨風搖曳,唱出美妙清亮歌聲。我常想,小時未曾見過五色之鳥,為何有此夢?那種祥和,美麗境界是我要追求的,年紀漸長,有幸聽聞佛法,佛所說的法我沒懷疑過,更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那世界是我夢寐以求的莊嚴的國土,善良的眾生,不會爾虞我詐,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依願修行,我當效法,只要發心,相信有朝一日,亦能成就無上菩提,廣度眾生。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 每天練習迴向並寫下心得

自己每次做完功課都有將功德回向, 剛開始是以自己家人為對象, 進而擴至好友。 經過一段時間後,也漸漸知道一點點回向的意義, 現在也能將回向擴展至法界一切眾生。.

曾經有過一個經驗, 某次參加職訓局自我進修的課程, 與班上的同學有一些因緣的發生,久久不能釋懷, 也不知道要如何處理才好,正當一籌莫展時, 靈光乍現 – 為何不將每日做功課的功德迴向給他。 經過一個月的時間, 沒有特別處置的情況下,所有問題竟然迎刃而解!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 練習做別人的觀世音菩薩

每天我對外的交通工具是台北捷運-淡水線,每次進入捷運站會習慣性觀察週遭的乘客,在車廂內也會留意視線範圍內乘客的舉動同時也會注意『博愛座』。既定印象『博愛座』是老弱婦孺專屬座位,以自己目前狀況不可能成為座上客。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 阿彌陀佛48願中最喜歡的三個願

阿彌陀佛48個願望中,我最喜歡的三個願望為: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 我對五蕴(色受想行識)最在乎的是什麼

古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因而五蕴中我最在乎的是「識蕴」,尤其是第八識「阿賴耶識」裡所收藏的累世累劫的業力種子,因它隨著生死流轉持續堆積、成熟、現前,循環不已。令人畏懼的是每顆業力種子不會自行消失,所謂:「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個人所種下的因都須由自己承擔果報,他人無法代受,即便是最愛的親人也不能頂替,俗云:「個人造業個人了」就是最貼切的警示。而如何「斷一切惡業、修一切善業」,不再增加惡業的種子到八識田裡便是我今生最重視的人生課題了。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 練習做個「吸音板」並記錄過程及心得

平常只有我一人在家的時間相當多,居家環境單純,任何聲響都顯得突出。這週有兩次練習做個「吸音板」的機會。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練習迴向並寫下心得
練習迴向,很妙的是,一邊想著要迴向給誰,要怎麼迴向,同時感恩的心就源源不斷的出現。

要感謝的人太多,需要迴向的受苦受難的眾生更多,越迴向越覺得幸福滿滿,真是神奇。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每天練習"迴向",並寫下心得

上課時,法師說了一個譬喻:將看到花所得到的無比快樂迴向給所有的人.當聽完這個譬喻時.我發現原來人的心量可以如此大.以往總覺得給別人要有意義的東西才叫做給,但是一個笑容,一個心念,只要是利他的,原來可以這麼廣.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練習做別人的觀世音菩薩:每天做一件好事

每天做一件好事,我選擇把微笑掛在臉上,可以的話,加上幾句讚美的話!

因為這是最容易的,微笑不僅笑者心裡輕鬆愉悅,也拉近與別人的距離,只要我們為對方多想一下,當彼此相視而笑時,那會心的微笑,讓人甜蜜在心裡,這也正是當你向別人灑香水時,自己也會噴上幾滴。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  練習迴向並寫下心得
  兩年前,媽媽因罹患腦瘤,行動不如以往靈活,漸漸地不喜歡與朋友聯誼或出門活動,因擔心她成天躺著不動,會退化甚至老化得更快。所以常鼓勵她走出戶外,但她依舊不為所動,求好心切的我,言語開始轉成較激烈,釀成日後彼此互動不較以往熱絡,無奈始終無法幫助她走出家門,只能默默照料她的生活起居,隨後自己轉而以參加法會、念佛,祈求佛菩薩的加持為媽媽祈福!

   自從上了佛學班,外出活動變得較頻繁,有一天,當炳煌師兄熱心徵召「長青班」外護時,我不但報了名,心中也期待能接引媽媽來接觸佛法。「媽!我今天要去做義工,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出乎意料的是,媽竟然答應,喜出望外之餘,帶著一份喜悅滿足的心,偕同媽媽一起到「中山精舍」參加活動。會後,媽開心地分享,老師教的手語及運動,她以前曾學過,還有清淡可口的齋飯,她也讚歎有加,從她歡喜的表情中,知道她願意跨出這一步,便為她報名六月份的長青班。感恩能在這個機緣中,接引媽媽親近道場、成就自己為眾人服務的願力,這是我最大的收穫,謝謝中山精舍的法師和每一位義工菩薩,因他們的慈悲奉獻,感動了媽媽!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請發三個願成就家庭幸福

回想每當佛學班下課回歸家庭後,總是急切地想把佛法的好分享給家人。但這份急躁的心,總得不到家人的同理。如同當初剛接觸法鼓山時,那顆充滿疑惑不安的心,是藉由聽聞佛法才慢慢心開意解,進而成為生活與心靈的資糧,因此,我發願成就家庭的幸福,即便三個願是不夠的。

首先不要急著讓家人知道佛法有多好,應先發願修行自己的心,相信因果、相信因緣,也相信當下的安排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存好心、做好事、說好話、發好願、轉好運,先讓我種的這顆菩提種子不至於枯萎,願家人看到我的不一樣(無形的改變),更有機會讓我看見家人也在點滴的一起共學、共事、共修、共好!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練習做別人的觀世音菩薩:每天做一件好事

每天我對外的交通工具是台北捷運-淡水線,每次進入捷運站會習慣性觀察週遭的乘客,在車廂內也會留意視線範圍內乘客的舉動同時也會注意『博愛座』。既定印象『博愛座』是老弱婦孺專屬座位,以自己目前狀況不可能成為座上客。2016年自己重新定義所謂『博愛座』不須要特別標記,而是適時禮讓給真正需要座位的人;不侷限老弱婦孺者族群。告訴自己當空出座位不急著就座,讓「需要者」優先使用。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 每天練習迴向並寫下心得
每天做完早課後,當迴向給世界、國家和諸有情眾生時,那當下由內心深處發出的願望,彷彿能直達虛空,身心也因此得到無比的沉寂與安和。

有時當自己在混亂中,無法理出頭緒,或知道自己欠缺某方面的能力時,透過每次的迴向與祈求,奇妙的事發生了,在不知不覺中,你真的就會一直依著自己的願力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練習做別人的觀音菩薩,每天做一件好事

第一天:去醫院門診時,等候的人很多,我旁邊尚有一個位置,有一位病人坐了下來,陪伴的家屬 站在旁邊,於是我站了起來讓位給他,讓他可以與其家人坐一起,方便照料。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發三個願,成就家庭淨土

公婆相繼去世後,原本春節會團聚的兄弟姊妹,漸漸疏離,春節冷冷清清,沒有往日歡樂的氣氛,我先生覺得不可如此下去,便召集兄弟姊妹討論,每半年家族聚餐一次,在老家辦桌,第二代,第三代都回來,讓後輩子孫有機會見面聊天,祖先必會很高興。如此辦理已第三年,每次照一張全家福,放大8X12,各送兄弟姊妹一張,大家都很高興。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記錄一件讓你感到快樂、滿足、滿意的事相,練習照見五蘊皆空
清明節時,家裡照例準備菜肴來祭祖,適逢連假,就邀請妹婿一家一起來家裡聚餐,平時各自忙於工作和家庭,能得空歡聚一堂真的是很開心。

在照見五蘊皆空的觀察中,我和大家都是四大假合的虛妄相,所謂「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緣具時見到大家同聚一堂的相,緣散時各自回家,聚餐的相就不存在了,可見聚餐時大家同在一處的色蘊並不真實存在;在享受菜餚,閒話家常,六根接觸六塵時產生開心的感受也是一時的,菜吃完了,聊天的對象走了,這感受就沒了,所以受蘊也不是恆常存在;在聊天時,彼此有觀念想法的交流互動,因此在過程中各自受了別人的影響,又產生了新的想法,所以想蘊也是時時變化,並不真實;在受用菜餚時,心中升起對不同菜的愛憎之心而選擇吃或不吃,但這樣的念頭如空中花,水中月,是由我自己的執著產生的,別人對同一個菜並不會和我有同樣喜歡或討厭的念頭,所以知道這樣的行蘊並不真實存在,只是自己的妄想;聚餐那天,觀察到每個人各自都有鮮明的不同習性,這習性可能是前生帶過來的,也有一些是今生種種的妄想念頭,造作身口意業養成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修正自己行為的方式,逐漸改變不好的習氣,可見識蘊也不是常住不變的。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650174 (1).jpg發三個願成就家庭淨土 

 一. 延續法師再次對吸音板的內涵詳加講解;當人們放大情境就能覺察當下事件其實很渺小,無需氣結難消也並非全然接收,而是當下雖不怒不語不但不會破壞合諧關係,也不會隨著情緒處理事情而模糊焦點, 然事後再冷靜分析與子女溝通不但反得效果亦可成就家庭和平, 故一願能真正做好”吸音板”的角色

二. 自認於職場或其他社交方面都會盡量尊重他人意見, 因此人際關係都算圓滿, 但反觀於家庭中因一向尊重長輩, 故想當然爾認為子女通常要順從長輩意見, 因而當面臨子女有不合意自己想法時偶而會有多語之象, 因此發願改變自己採重點式提點幾句, 學會尊重晚輩亦為成就家庭淨土方法之一. 即“平等心”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