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民眾所稱的法鼓山,大約就是僅指總本山的名稱,做為法鼓山弟子的我們,有責任向大眾說明:法鼓山是學佛、修佛、實踐佛法於生活中的道場,法鼓山是無遠佛屆、無處不在的道場,只要有法鼓山的理念、有法鼓山的共識,那麼在修持的道場就是法鼓山,即使是裝貼上了「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共識的標語,那也是法鼓山的道場。
一般民眾所稱的法鼓山,大約就是僅指總本山的名稱,做為法鼓山弟子的我們,有責任向大眾說明:法鼓山是學佛、修佛、實踐佛法於生活中的道場,法鼓山是無遠佛屆、無處不在的道場,只要有法鼓山的理念、有法鼓山的共識,那麼在修持的道場就是法鼓山,即使是裝貼上了「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共識的標語,那也是法鼓山的道場。
如果你已經在學佛了,請檢視一下,您是解、行(戒定慧三學)均衡發展?或有偏重?
學佛之後,自然希望能解行並重,均衡發展,但並非事事如此,仍有許多雖知卻未行的時刻。常覺得佛法觀念接受不難,但當境界一來,能行與否才是重點,也就是所謂的藉境練心。我開始接觸佛法是在雙溪擔任教學組長的時候,那時候便覺得佛法很棒,也打算要好好運用於生活中,尤其所謂的「不瞋恚」剛好可用來提醒自己不要對學生發脾氣。
12/22為農禪福田班的畢業旅行,地點是桃園大溪齋明寺及復興腳板山公園
早在10月底就敲定,我也報名參加,因剛好是星期日,然而星期日的早上在台北市士林區的公民會館當志工(已有五年之久)平常如有碰到農禪寺要當義工都會請人代班,這一次也不例行早早就找人了,連同水陸法會都請人幫忙代班,因近期請人代班太頻繁,可能是自己日期沒跟代班同事講好,到了12/22當天發生幫我代班的人沒去,詢問對方她的回答是我沒跟她說12/22要幫忙代班,只有請她代12/1及12/8,趕緊再找她人代班,真的不好意思。
我心目中的法鼓山是一個人間淨土,可以把人心的汙濁經由法鼓山的洗滌,一點一點的由濁變清,由清變清澈見底,就像蓮花出汙泥而不染,可以淨化人心,由醜陋的一面轉變成有慈悲與智慧的清淨心。
(1):選擇不貪與不瞋。十善是從身、口、意三方面分為十項。然而最主要還是由意主導,以身與口當向外表達的媒介與產生的行為,例如心有瞋恨,透過身而殺生,透過口則出惡口,故身口只是意的工具而已。
我覺得心五四中四要的需要最好做, 因為為了延續生命需要的是哪些東西最清楚, 也離開不得.
我覺得心五四中四它的放下它最難做. 不管是遇到好事或是壞事, 事後想要放下, 不容易,時常不經意的跑出來.
上了佛學班以後,才知道修學佛法的第一步五戒、十善,更清楚明瞭三學、三慧、八正道等諸多的解門,不過要將其融會貫通還需要更加精進用功,對我而言最受用的是將十善運用在生活上,現在我面對不如己意的人和事時,我會先觀察注意自己的念頭是否在正念上。
省察自己的心情是否有貪瞋癡慢疑?
發現五毒隨時在身邊繞阿繞的!真的如果不隨時觀照它們,它們馬上為非作歹!最近天氣不穩定膝蓋很痛,有人要跟我說話時我會很不耐煩,當與人互動完之後才想到痛是我自己的事怎能發洩在別人的身上;生氣不就是生瞋心!又因對態度不好和別人又結了惡緣不就是癡學了佛就要不造輪迴居然還一直犯!所以告訴我自己我已經受菩薩戒要時時勞記在心中,雖然不能行一切善但最基本要止一切惡!隨時記得自己已經答應菩薩法師〝能持〞〝能持〞〝能持〞〝能持〞〝能持〞…….。告誡我自己。
文/劉惠真菩薩
雖然人生已過了一半,才真正走入佛教踏入佛門,學佛之時入寺院道場的規律一概不知,什麼都不懂,連對入寺院道場進入勿走大門,在拜墊的是由最前、中間、最外的使用分不清處,對經書:如對佛對法的恭敬,也不瞭解。至於禮佛、禮僧、對法師尊姓的稱呼與法師相處禮儀、行儀、應有的禮貌也不懂。所以趁現在剛有上佛學課在法師的教導之下多學,更要精進,也是學佛最粗淺的根基。
省察自己的心情:是否有貪瞋痴慢疑
維摩詰經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生活中,有許多紛紛擾擾的因緣,出其不意地我們的心就被沾染了,或者在我們的心中,曾沈澱着些似乎已遺忘的執著,就在多波動的環境中,它就被翻騰上來了。學佛以來,對事物的執著已有明顯的改善,但畢竟自己不是什麼大修行人,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時還是會觸發心中的一些遺憾。當自己又陷入自己造就的死胡同中,我會提醒自己深呼吸,感覺這股明顯且刻意的氣流,冷冷地穿入身體。當自己心情好些後,就提醒自己在這一天裡,念頭變了多少次,並告訴自己,念頭還有想像都不是真實的,它們只是一個把自己的情緒往谷裡推的虛幻力量,要相信呼吸,不要相信「心在造謠」。
心靈的安定,自己的身體和環境才會跟著安定和清淨。自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禪修的重要,不是坐在蒲團上的禪修才重要。
每個人都有一個理想與抱負。想起幼年時因父親早逝,由母親含辛茹苦養育了一群年幼無知的兒女,在生活中我與弟妹必須和母親共同分攤家計,白天上班,晚上上夜校。當過程中經濟好轉時,曾想轉讀護校,將來當護士,或是到基督教學願去讀,當修女,因世間是很苦。但此願望都成泡影,沒有快樂的同年,也沒有少年的歡樂。轉眼,光陰像流水,現在各自成家,母親也在去年往生了,由法鼓山中山精舍的師兄師姐來幫媽媽助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