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電子賀卡400_0124  

目前分類:講座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人生下半場圓滿尊嚴我自主_網頁用.jpg

線上報名.gif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年7月28 日生命與社會關懷講座活動報導

七月的最末週日,9點還不到,中山精舍七樓教室與九樓行願館,已坐滿前來參與這場中醫養生與保健講座的學員,期待著專題講座的開始。

此次專題演說,邀請到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的醫務長葉裕祥博士、內科主任蔡文興博士、醫務祕書邱榮鵬醫師,以及中西醫整合科主任陳建宏醫師擔任主講,分別以「常用養生保健推拿手法及實作」、「中醫養生DIY脊椎保健」、「從筋絡按摩談中醫保健」及「從中醫談免疫系統之保健」為題,教導聽眾如何在日常做好養生與保健。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728社會與生命關懷講座_A4輸出 (1).jpg

線上報名GO網路捐款隨喜護持180_78_333227262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514092354.jpg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90421社會與生命關懷講座_網頁用.jpg  

線上報名GO 網路捐款隨喜護持180_78_333227262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1209社會與生命關懷講座_A4輸出用(20180925)  

線上報名GO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80430失智預防與照護之道_A4網頁用 (4)  

線上報名GO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時提起無常觀~《佛說無常經》第七堂活動報導

浮萍佛法不是深奧的學理,而是生活的實踐,多培養與佛法相應的正知見、升起正確的信仰,那就是得到法的利益,就會有法的喜悅。

《佛說無常經》第七堂講座常持法師期許大眾,修學佛法要具備兩種心,即「出離心」與「菩提心」,這是一切修行的基礎。「出離」不是離開這裡到另一個地方去,而是出離生死中的種種苦難,不被五欲勾引、不受塵境動搖。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彌陀經要解2    

活動照片:3/25,4/8,4/15,4/22,4/29,5/13,6/3,

線上報名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正法中獲得解脫智慧~《佛說無常經》第六堂活動報導

春節過後《佛說無常經》講座已邁入第六堂課。今晚,許多菩薩陸續湧入中山精舍,有的為聆聽講座而來,有的齊聚大殿藉集體共修力量,以持咒、念佛凝聚同心同願,齊力迴向台南強震傷亡民眾。期盼將這份自利利人的善念,成就自身的功德,並化成對全世界的祝福。

   功德堂阿彌陀佛課堂中,常持法師藉此勉勵大眾,要正視無常的逼迫性,把握光陰努力在佛道上精進學習。平常應以念佛法門淨化身心,才能與阿彌陀佛光明清淨的功德相應。法師表示,念佛要兼具信、願、行,信心不夠、願心不足,臨終不一定念得出,唯有信、願、行兼具,念佛修行才得力。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停心‧四念處 樂在修行~《佛說無常經》第五堂活動報導 

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中,我們往往處於身心緊繃狀態而不自覺,1月22日《佛說無常經》第五堂課,常持法師在上課前藉由短短幾分鐘,帶領大眾以平心靜氣的覺受,享受呼吸、保持對心的清楚,達到身體的放鬆,體驗靜坐是最好的安心法寶。

 禪修入門    透過身體的感覺、清楚呼吸的狀況、察覺心念的變化,身心就能體驗真正地輕鬆自在。為了清醒地將心維持在一個方法上,訓練心的集中,法師接著為大眾介紹「三時調三事」在日常生活的運用,所謂三時:入靜、止靜、出靜。三事:調身、調息、調心。法師指出,無論行住坐臥任何一個階段,都應清楚所緣的對象、當下的因緣,與調身、調息、調心之間的關聯,讓念頭從局部成為一個整體。法師舉出以看電視為例:當打開電視是「入靜」的階段,看電視之前先將坐姿、呼吸與心情調好,看電視的過程是「止靜」,清楚心的狀態,享受看電視的樂趣,最後把電視關掉便是「出靜」。法師強調生活中,即便在刷牙、洗臉,先放鬆身心察覺身體情況,入靜的調身、調息、調心要確實,須善用其心,便能在平常日用中實踐佛法,了解禪修生活的真正意涵。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常生活的四念處觀~《佛說無常經》第四堂活動報導 

水中石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的一年是除舊佈新的時候,中山精舍每週五舉辦的經典講座,從佛法探索生命的歷程中,幫助菩薩們將心打掃乾淨,除去過去的污穢,讓生命的長河在慈悲與智慧的引導下,悠悠遠遠繼續向前流。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在修行~《佛說無常經》第三堂活動報導

功德堂阿彌陀佛  中山精舍《佛說無常經》講座,於1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邁入第三堂,菩薩們在歲末年終之際,把握、珍惜聽法的因緣,用心學習將佛法的認識與實踐落實在生活中,為光明遠大的來年做好準備。

課堂中,常持法師擷取靈峰蕅益大師宗論的法語,配合簡易的念佛方法,為心靈空虛、苦悶的現代人,介紹如何從念頭生滅的當下,獲得安心解脫的方法。當身心楚於緊張不安,法師以親身經驗,為大眾介紹念佛計數法。分享念「阿彌陀佛」時,以四句為一單元,每兩個單元掐一顆佛珠,念佛時,要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讓心繫在佛號上,如是攝心,妄念自息矣。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常的曙光 ~《佛說無常經》第二堂活動報導

中山精舍《佛說無常經》講座於12月18日進入第二堂,聽講的菩薩依舊踴躍,出席的人數塞滿整間教室,有的是慕名而來,有的是經朋友推薦。因此偶而出現幾張生面孔,也為課堂添增些許熱鬧氣氛。大家互為同行善知識,學習從無常觀中找到啟發,相互策勵,共同為求精進修持佛法而來。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光大師死字「死」是助道的因緣~《佛說無常經》第一堂活動報導

「無常」在生活中隨時都可能經歷,每一剎那無不在身旁流轉,它是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也是最陌生的熟人。該如何善用無常來改變人生,讓自我從中找到一絲生命的曙光?繼十月份《佛說善生經》之後,中山精舍再度邀請常持法師以《佛說無常經》為主題,引導眾人對無常的認知,並探討生死是每個人必然會經歷、無法逃避的問題,如能運用佛法的智慧來解脫生死煩惱,無常反而是創造圓滿、光明人生最好的方便。

 時常關懷臨終病人,見多了老病死,也經歷無常的常持法師直指「死是很實際的問題」,上至達官顯貴、下至販夫走卒誰都無法閃避對死亡的面對,連釋迦牟尼佛也感受到人生充滿了老、病、死等苦,觀察、體會所有人都無法超越生老病死,才希望藉由修行得到解脫。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正的媽媽 (1)

講座照片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安己 安人 安樂眾生 ~《佛說善生經與心靈環保導讀》最終回

 放鬆不僅是禪修的首要功夫,更深深影響我們的生活、工作與人際關係。中山精舍《佛說善生經與心靈環保導讀》圓滿日,常持法師除了介紹人與人之間的六種倫常,希望能從《善生經》中的倫理思想,為彼此建立一種和諧共存的倫理關係之外,講座前,法師親自引領大眾一步一步學「放鬆」,體驗將「心」安住在身體的感覺,透過身心的放鬆,大家的心情都覺得非常舒暢、安定而喜悅。

於是,大家帶著這份淡淡的、輕輕的法喜,快樂輕鬆學習佛陀在《善生經》中,分別從六個面向,講述不同人群之間應具備的基本倫理。《善生經》在論述父母與子女之間應當恪守的人倫關係時說,子女應「以五事奉敬供養父母」,第一、子女應當設法為家庭、為父母增加財物,擴大財產。第二、要為父母分擔憂勞。第三、要盡力滿足父母的欲望。第四、不應違背父母的意願行事。第五、一切財物都要敬奉父母。法師特別強調子女對父母盡孝的同時,父母對子女也應盡一定的義務,佛陀在經中概括說:第一、要愛護、關懷自己的孩子。第二、孩子尚未成人時,父母必須盡撫養之責。第三、要教育孩子持家,不可負債。第四、在適當時機為子女選擇合適的配偶。第五、時機成熟時將家產託付給兒子。佛陀在經中分別對父母與子女各自應盡的人倫之責,做了詳細的解說,目的是為了每個家庭成員都能夠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建立一種相親相愛、幸福美滿的和樂家庭。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說無常經_   

我要報名   十講課程

講座照片2015年:12/11,12/18,12/25,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尋訪善友 和樂人生 ~佛說善生經與心靈環保導讀第五堂活動報導

 在宗教發展十分蓬勃的當今社會,應如何確定自己所聽、所聞是合乎真理、合乎正見之法?隨著《佛說善生經與心靈環保導讀》講座即將邁入尾聲之際,常持法師於第五堂課一開始,慈悲地提點大眾,聞法應有的十個原則:一、不可因為他人的口說、傳言,就信以為真。二、不可因為奉行傳統,就信以為真。三、不可因為是正在流傳的消息,就信以為真。四、不可因為是宗教經典,就信以為真。五、不可因為合乎邏輯,就信以為真。六、不可因為根據哲學,就信以為真。七、不可因為符合常識、外在的推測,就信以為真。八、不可因為符合自己的預測、見解、觀念,就信以為真。九、不可因為演說者的威信,就信以為真。十、不可因為他是導師,就信以為真。常持法師鼓勵人人應親身體驗真理,還必須靠自己親自去力行,就能破除真、假之疑惑。

了解「聽法十原則」後,接著法師為眾人講述以「正命取財」才能獲得「現法安樂」的方法。《雜阿含經》云:「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現法安、現法樂。何等為四?謂方便具足、守護具足、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常持法師解釋,方便具足、守護具足,是佛陀教導我們正確取財的方法。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符合不殺、不盜、不淫、不妄,不擾害他人清明智慧等良善因果法財,才是正確取財的要件。而善知識具足、正命具足是指,對我們的財物或謀生的方法,能以合法、合理的方式,將財物運用得宜,進而將個人的生財、用財之道,推己及人至社會,讓企業裡的每一個人,如理如法地追求財富、運用財富,就能為社會提供正面的力量,享受財富帶給人的好處。誠如聖嚴師父在「企業中的佛法」一文中曾說:佛教在《善生經》中提到居士的收入,可分做四份,除了生活所需及儲蓄之外,也有屬於營業及投資用的資本。在這當中,酌量取出做為對社會的回饋,包括對三寶的護持與供養,對貧窮人的救濟,及對社會的奉獻。如此,社會才能更進步、更繁榮。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的財富觀~佛說善生經與心靈環保導讀第四堂活動報導

 佛法要我們以智慧理財,取之有道,用之有理,如能將有形的財富化為功德法財,不僅現世得安樂,還能開顯生命的光明與真正的富貴。繼上周五,常持法師以人間化的佛法,引領我們認識「如法以獲財,得利與人共」的自利利人理財觀之後,眾人對「如法求財,不以非法」的理財觀念有了更清楚的認知。

 但是,物質需求是人的基本所需,人們的生活也需要物質來維持,在家居士該如何追求財富才合乎佛陀的教法?第四堂講座中,常持法師以《中阿含經》為補充教材為大眾說明,佛弟子追求基本生活所需,應當遵守一些道德規範。例如:1.不能以賭博、博彩等方法獲取財物。2.須遵守一定的客觀規律安排工作作息。3.不可通過飲酒作樂等手段圖利生財。4.不可結交壞人以謀取錢財。5.不能用伎樂等方法作為生財之道。6.不能好逸惡勞,以不正當手段謀求財物。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