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電子賀卡400_0124  

目前分類:人生雜誌 (1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擁有和佛一樣的笑容

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語言,打破人與人的籓籬,拉進心與心的距離,而佛菩薩的微笑有更深的涵義,看到世人雖苦卻有解脫的希望,現代人可以透過禪修學習,讓煩惱少一點,微笑多一點,擁有和佛一樣的笑容

 微笑禪 2 襁褓中的嬰兒被父母逗弄着,咯咯地笑,讓人感覺微笑應該像是人的本能一樣,說笑就能笑,可是我們也發現,笑不出來卻好像是現代人普遍的現象,無論是微笑,呵呵笑還是大笑,原本超越種族文化的共通語言——微笑,反倒成了一個必須被鼓勵的行為。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金花雨微笑禪(下)~佛陀因難事而笑

多寶國中,溪流潺潺,鳥語花香. 於林間道上漫步經行的普明菩薩, 聽見身後傳來爽朗的笑聲. 他回頭一望, 看見老樵夫肩挑著兩擔枯木遠遠而至.

『尊貴的佛! 為了甚麼事笑得這麼開心?』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金花雨微笑禪~ 釋迦牟尼佛微笑因緣

普明菩薩在萬丈光芒中, 看見金色的花雨紛然落下, 一個面貌安詳, 笑容可掬的佛影隱隱浮現.佛陀為何而笑呢?靜是因難事而笑.這件宣說佛法, 度化眾生的難事, 因佛陀以微笑與光明調柔眾生的心,終於使眾生接受佛法.

黃金花雨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 精進好時節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四弘誓願〉

相片:快過年了,準備好迎接春節了嗎?難得與家人團聚,要一起做些什麼才意義!現代的寺院在新春期間除了舉辦法會,更有老少咸宜的活動,推薦各位到寺院祈福、走春,透過法會為心靈大掃除,把福氣與智慧一次帶回家! ----------------------------------- 春 精進好時節 ■ 黃佳卿 中國新年(除夕到正月十五) 每逢中國新年,有華人的地方處處充滿歡喜慶祝氣氛,就連平日莊嚴安靜的寺院,也順應民俗文化,掛上吉祥的燈籠,貼上祝福春聯,迎接大眾到寺院禮佛走春,並舉辦各種新春普佛、拜懺等法會活動。 農曆正月初一,在中國的寺院中被視作彌勒佛誕辰,不過,彌勒佛尚未下生,哪裡來的生日呢?印順長老在《佛法是救世之光》一書中表示,這是一種「預祝」。佛弟子新年的第一件事就是共同發願,祈禱彌勒佛早日下生到這個世界來,帶來興隆的佛法與和平的世界,並賦予每個人一顆歡喜的心。 除了祈願彌勒佛早日下生,現代的佛教道場從除夕到正月十五期間,都會規畫各種結合修行與新春祝福的活動,從年前的除舊布新、撞鐘辭歲,到新春期間的點燈、拜懺、法會修行,無非是希望透過種種活動,接引大眾親近佛法,把握開春好時節,增長智慧、種福培福。 除夕 禮懺撞鐘 年三十在漢文化民間「過年關,算總帳」的觀念,意謂結清舊帳,才能重新出發,過個平安吉祥的好年;寺院裡則以「拜年懺」,作為對過去一年身、語、意三業行為的反省和懺悔。從除夕午間開始,寺院就有「禮八十八佛」、「禮佛大懺悔文晚課」或「彌陀普佛法會」;四眾弟子在歲末最後一天共同禮懺,以禮敬諸佛、懺悔業障、供養三寶送舊迎新。 除夕是一家人團聚圍爐的時刻,寺院則在歲末晚課後,由方丈和尚帶領住眾前往祖堂辭歲禮祖,向歷代傳法的祖師大德一一頂禮、感恩,隨後,僧團大眾相互禮拜,彼此感恩、禮敬。 民間習慣在除夕夜守歲,禪宗寺院也會守歲,並在除夕夜談論生死問題。古代叢林認為一年盡頭,猶如一生盡頭,把除夕夜視為「死日」;守歲時,由方丈和尚與大眾喝茶話家常,藉著「茶話」席間,開示無常隨時到來,提醒人人用心在每一個當下,隨時隨地準備「生命中的年三十夜」,以免無常來時,手忙腳亂,藉以勉勵大眾慎勿放逸、勇猛精進。 此外,設有鐘樓的佛寺,年夜飯後都有撞鐘祈福儀式,邀請大眾一起「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增」。當撞到第108響時,正好是大年初一零時整,代表斷除過去、現在、未來三時六根的百八煩惱,迎接全新的一年。 新春普佛、拜懺 大年初一開始,進入寺院祈福的民眾比起除夕更多,隨順大眾「走春」博得好彩頭的習俗,寺院會準備應景食物,例如「平安長壽」麵、「團圓圓滿」湯圓,發放「平安」蘋果、「吉利」橘子、「長生」花生、平安米等;並鼓勵大眾以拜懺作為新的一年開端。最普遍的「新春普佛」法會,二小時的法會,內容包括香讚、佛號、懺悔文、讚佛偈、拜願、三皈依、迴向。普佛是懺儀的一種,用意是懺悔往昔種種惡業,在心靈上除舊布新,祈求新的一年消災免障。 「千佛懺」也是新年期間常見的懺儀。千佛懺法會是依據《三千佛名經》,禮拜過去、現在、未來三千佛,每稱念一佛就禮佛一拜,通常要三天到五天才能完成,藉著至誠懇切的禮拜與懺悔,淨化身心,感受無比法喜。 半日就可以圓滿的「大悲懺」和「觀音法會」,也是開春常見的法會,讓大眾在新年伊始,就發願學觀音、做觀音,規畫一整年的菩薩行。許多寺院會在初一修《金光明懺》,以香、花、燈、燭、果、茶、食、珠、寶、衣十供養設供,搭壇掛上諸天畫像或名號,稱為「齋天」,感恩諸天護法的恩德,同時為世界祈福。 點燈供佛發願 為自己和家人點燈,已是民眾過年期間的例行活動。新春點燈,一方面燃燈供佛,為眾生祈福;一方面藉由點燈儀式,許下一念善願,當下即與諸佛菩薩的慈悲智慧相應。 元宵點燈提燈的習俗,來自西域佛教燃燈供養諸佛的儀式,也有一說是漢明帝通令全國百姓,在正月十五日燃燈禮佛,表示佛法大明。南朝到隋唐的文學作品中,也往往把元宵的燈火比喻為「法王輪」、「神燈佛火」。 到了現代,寺院的點燈活動,從年前就開始進行,燈燈相續,願願相續,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元宵節當天,寺院會舉辦燃燈供佛法會,在佛前點燈迴向,藉著佛的智慧之燈,燃盡災禍眾業,照破幽暗煩惱,點亮心中的智慧心光,迎接光明的新年。 (四季還有什麼佛教節慶?這些節慶具有什麼意義?更多內容請見《人生》雜誌354期) ----------------------- ●法鼓山除夕撞鐘、各分院新春法會及活動: http://www.ddm.org.tw/event/year/2013/index.htm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愛無限的微笑~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十四世達賴喇嘛給世人的印象,幾乎與爽朗的笑容畫上等號。達賴喇嘛的笑聲幾乎無所不在,無論是主持莊嚴的法會、接受採訪或與國家領袖見面,他總是笑聲不斷,而且極富感染力,讓對方也跟著放鬆起來。
十四世達賴喇嘛帶領著西藏的流亡政府,不但是宗教領袖、人文學家,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用幽默與俏皮的方式在世界各地宣導寬容與和平,雖然是政教領袖,卻常像孩子般向人們打招呼、說笑話,而這些表現不但無損世人對他的尊敬,反而更顯他的親切與魅力。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阿閦佛教你不生氣~無瞋大悲的生命典範

阿閦佛在因地時即發「不起瞋恚」的願,願不傷害任何眾生,更強調男女平等,到底阿閦佛是何方神聖?阿閦佛不起瞋恚的法寶是什麼?

走入法鼓山園區大殿,映入眼簾的是三尊「微笑佛」,讓人頓感清涼,也心生歡喜。那莊嚴圓潤的容顏,質樸大方的造像,總讓參訪者留下深刻印象。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治療
對那些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因而元氣大傷的人而言,尋找舒解壓力的良方,已成為流行的課題,而其中一項來自每個人似乎天生擁有,卻彷彿才被發現的秘方,居然是微笑。
以微笑做為治療身心困頓的療法,在西方世界已推行多年,1972年美國維吉尼亞州亞當斯(Patch Adams)醫生創立了一個提高身心健康的機構──健康話題( Gesundheit,德文,健康之意),該機構在療程中教導人們練習微笑,這種訓練強調的是由內升起的自主性微笑。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禪者自在的微笑
聖嚴法師在微笑  聖嚴法師的笑容總不經意讓人聯想到禪宗公案中的「拈花微笑」的故事,法師指導禪修時,回應弟子的疑惑或困擾,雖只是淺淺一笑,或幽默以對,其中蘊含的深意,卻常常恰到好處地點醒弟子的煩惱心,那種禪者的自在啓發,對許多參與禪修的弟子而言,最是親切。
被中西弟子以禪師敬待的聖嚴法師,常指點弟子透過禪修領悟生命的無常與因緣變動,也教導世人體解我執的虛妄,以無分別的平等心,不再堅持著你、我、他的高低不同,也不再只關心自己,而輕忽了所有人在這個世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生命因緣。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拈花微笑,以心印心

微笑除了與禪修有關外,在禪宗文化裡也具有豐富的象徵意義。禪宗「拈花微笑」的公案即是其中最有名的例子之一。
根據《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中記載,在佛陀入滅以前,曾有娑婆世界方廣大梵王以千葉金光明大婆羅花供佛,並且向佛問法。佛陀一首拈起婆羅花,一邊望著大眾,微笑無語。會中八萬四千人天眾各各相對無言,沒有人知道佛陀的微笑究竟是什麼涵義,只有大迦葉尊者以一抹淡淡微笑回應佛陀。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的微笑魅力~解開佛陀微笑之迷

佛的微笑,蘊含著慈悲與智慧;諸佛菩薩的雕像,則在古意中傳唱著這深刻而神祕的韻致。這種由內而外所散發出來的、富有深意而得端詳的古意笑容,最後成為整個亞洲地區佛像藝術的基調。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是個奇蹟(下)

頭頂佛我們的嗓子既能發出笑聲,臉上又能展現燦爛笑容,就應該慈悲地把笑布施出去,在大地上行使奇蹟、創造奇蹟、延續奇蹟,將之發揚光大,盡量地笑,笑得歡愉、笑得美麗、笑得慈愛。
■ 釋果峻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微笑,是個奇蹟 (上)

從三笑姻緣、虎溪三笑到拈花微笑,不同的笑,發生不同的奇蹟,不用欽羨別人,奇蹟就在自己身上,只要嘴角輕輕揚起,一抹微笑,一個奇蹟!是溫款的撫慰,是同理的慈悲,是真心的歡喜…… 釋果峻

明朝流傳著一則與笑有關的故事,那是自稱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和秋香姑娘的「三笑姻緣」。無獨有偶,唐代也流傳一則與晉代慧遠法師有關的「虎溪三笑」,人們一廂情願、出於想像地跨越時空,把在廬山結社的慧遠和尚、道教的陸修靜,以及歸隱的陶淵明連結在一起,硬要他們相交為友。話說陸、陶兩人,某日到東林寺訪慧遠。慧遠歷來送客不過門前虎溪,這次因投機忘情,竟送過了溪澗,山後的老虎看不慣而吼叫,三人會意,相視莞爾。蘇東坡還為此畫過一幅《三笑圖讚》。其實,陸修靜遊廬山時,慧遠已逝世四十五年,陶淵明也離世三十多年。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連結天上人間的慈悲──大悲心水陸法會
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Blog串連

水陸法會作為一普度法門,其教化對象涵蓋法界一切眾生,但人也是六凡的一環,在法會中本該學習超脫世俗,離絕塵勞的自我修行。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勢至菩薩的五大精進指要~大精進,在鍛鍊中見莊嚴

佛教徒耳熟能詳的西方三聖中,「家家彌陀、戶戶觀音」說明了阿彌陀佛與觀音菩薩的高人氣,但您對右脅侍大勢至菩薩認識多少呢?大勢至菩薩象徵了什麼樣的聖德?又以何種修行法門證入圓通呢?

人生雜誌編輯部:349期:大勢至菩薩的五大精進指要日到過農禪寺的人,一定記得大殿裡供奉著西方三聖,熟悉親切的造像,帶給人們沉穩靜謐的安心力量。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早已是大眾耳熟能詳的佛菩薩;對許多佛教徒來說,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是淨土修行者口念心繫的「主角」;而觀世音菩薩是救苦救難的「慈母」,慈悲的形象早已深植人心。至於另一位脅侍大勢至菩薩,則像熟悉又陌生的「配角」一般。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藥!藥!就是要讀《藥師經》
《藥師經》宣揚莊嚴清淨的東方淨琉璃世界,並願眾生無有病苦,消災延壽;經中更廣開方便法門,只要憶念佛名就能除病免;可說是可深可易,施設種種法藥方便有情眾生領受法益。

就如同許多大乘經典一般,《藥師經》也是漢地流通廣遠的一部經典。一句「我之名號,一經其耳,眾病悉除,身心安樂」、「隨所樂求,一切皆遂:求長壽得長壽,求富饒得富饒,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使得《藥師經》自歷代以來,普遍受到了信眾的青睞和喜愛。每年法鼓山大悲心水陸法會,以恭誦《藥師經》、持藥師聖號為行門的藥師壇,總是最先額滿的壇場之一。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實信解《藥師經》

「消災延壽藥師佛……」,法會中經常如是持誦藥師佛號,一般人對藥師佛的信仰也常止於「消災延壽」一項;其實,修持《藥師經》,如弘一大師所說的,具有「維持世法、輔助戒律、決定生西、速得成佛」等利益。

為了使讀者更加認識《藥師經》的殊勝,本期專題分從《藥師經》的經教義理、修持法門、弘傳流布、造像藝術與修行分享等方面,切入這部與「現代人類生活相資相養」關係密切的經典。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相片: 10月7日法鼓山馬來西亞道場將舉辦「千人禪一」,由繼程法師帶領,馬來西亞出生的金馬影后李心潔也將參與其中,會後師徒二人還有一場「遇見禪」的座談喔!和小編一樣,無法親臨現場的網友別失望,本期「人生行旅」專訪了李心潔,談她與漢傳禪法相遇的經過,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李心潔如何越禪修越快樂!禪修,獻給生命的禮物──李心潔(表演工作者)編按:出道16年,李心潔唱歌演戲創作,生活看似繽紛多彩,但偶爾浮現的憂鬱讓她徬徨無措。直到2008年第一次禪七,李心潔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平靜,生命開始散發不一樣的光采。她說禪修就像一份禮物,打開包裝紙,她看見了什麼?本期邀您一起來發現。■許翠谷談起金馬影后李心潔,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熱情奔放、高聲歌唱、吶喊自由的女孩,當然還有那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第一次見到李心潔,皎潔的臉龐、清秀的五官,像是從童話故事裡走出來的人物,給人一種超現實感。「很多人以為藝人的生活光鮮亮麗、順利美好,其實我們也是普通人,大家會經歷的事我們也都經歷過……」在永康街的咖啡館裡,聽李心潔談起自己如何接觸禪修、走過低潮、繪畫創作的種種,眼前的她褪去層層光環,像鄰家女孩般的坦率真誠,讓人好像重新認識了「李心潔」。在馬來西亞鄉間長大,李心潔從小跟著外婆到廟裡拜拜、獻供,佛陀的故事對她來說並不陌生,但真正對佛教產生興趣是2007年拍攝電影《戰‧鼓》期間。當時剛跨過三十歲門檻,李心潔對眼前的人生有點徬徨,尤其朋友一個個走入婚姻、面臨各種家庭問題,她想幫忙卻力不從心,甚至跟著陷入別人的煩惱裡頭,「那段時間每天醒來就被一股深沉的憂鬱籠罩,沒有活力也不知道自己活著的意義。」李心潔意識到自己正徘徊憂鬱症邊緣。然而當她隨著優人神鼓在花蓮群山間靜坐、打鼓,彷彿回到小時候天寬地闊的單純,尤其阿丹師傅(黃誌群)偶爾一句禪機妙語總能為她打開心中的結,「我知道我要尋找的智慧在佛教,但不知道該從哪裡入手。」放下「李心潔」返回馬來西亞後,得知繼程法師帶領禪七的訊息,李心潔二話不說便報名了,當時朋友建議改個小名以免造成困擾,「我想了一下說不用,既然要參加就全然放下,坦然面對自己。」對公眾人物來說,放下身段並不容易,但李心潔早在踏入演藝圈時便有所體悟……1995年,19歲的李心潔隻身來到臺北尋找生命的另一種可能,出唱片、拍電影,她在跌跌撞撞中闖出了一片天,不過演藝事業的起伏、人情冷暖,讓年輕熱切的心逐漸失去溫度。當時在朋友建議下,李心潔參加心靈課程,和兩百多個陌生人一起上課、敞開內心世界,「我發現這個障礙在我的生命裡一點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突破之後我得到心靈上的豐富,所以靜七時就決定不換名字。」話雖如此,「李心潔」這三個字還是引起了騷動,不過禪期中既不講話也不能有眼神接觸,她反而可以全心全意關注自己的心。禪修過程免不了腿痛、賴床的掙扎,而每天的心得報告則讓她看見自己的好強頑固,例如第一天晚上李心潔把這些年的疑惑全寫了下來,包括為什麼人會痛苦、死亡是怎麼一回事……,洋洋灑灑,結果只換來「放下」兩個字,她心有不甘再寫再問,法師依然以「放下」來回應,令她哭笑不得。隨著心得字數一天天減少,李心潔也開始懂得和自己相處。一天在菩提樹下打坐時,她聞到空氣中淡淡的香味,「此刻我沒有擁有任何物質上的東西,可是我卻如此喜悅、平靜,勝過生命中的任何一個moment。」回想當時的情景,李心潔的嘴角揚起了笑,「原來真正的快樂不是來自於追求,而是放下。」好不容易找到心靈歸宿,但接下來的三年,李心潔卻從禪堂消失了,她說,「第一次禪修就有這麼多的體會,我希望禪法可以運用在生活裡,而不是只有在禪七時才覺得平靜。」李心潔明白帶著重生的自己返回現實,才是考驗的開始。與過去的自己和解「平靜,這兩個字我會看也會寫,可是我不懂。那次禪修最大的收穫是,原來這世界上真的有一種感覺叫做『平靜』,而且我感覺得到。」收起了笑容,李心潔壓低了聲調坦然,自己從小到大幾乎不曾有過平靜的時候。在每天吵架的家庭中長大,李心潔不諱言,自己把夫妻吵架視為理所當然,尤其不服輸的個性,讓她經常不斷地傷害自己最親愛的人。「我應該是天使,為什麼會變成魔鬼?」步入婚姻後,李心潔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失控,從先生、女兒身上看見自己的情緒暴力,彷彿回到童年看著身邊的大人互相指責、謾罵,當時經常躲在暗處哭泣的她,便告訴自己要帶給身邊的人歡笑而不是淚水,「沒想到我又複製這樣的家庭給我的小孩。」禪七後,李心潔養成每天打坐的習慣,以往任由情緒拉著跑的她慢慢有了轉變。她記得有次夫妻倆出現小摩擦,你來我往之際,眼看就要變成一場戰爭,李心潔意識到要冷靜下來,別讓同樣的劇碼一再上演,她開心地分享,「這五年來我們吵架沒超過三次,簡直是破紀錄!」原以為一次次禪修後,身心會愈來愈朗闊自在,沒想到去年(2011年)的默照禪十,有一雙眼神緊緊抓著李心潔,帶她往更深層的意識裡鑽,那是父親迴避不安的眼神。「為什麼我們變得如此陌生?」李心潔不解,從小到大,自己和父母親的世界似乎愈來愈遙遠,彼此見面聊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話題,不敢碰觸彼此的生活……,回憶像剝洋蔥一般刺鼻,李心潔知道她必須回去面對父母親和她的童年。(更多精彩內容,請見《人生》雜誌350期)出道16年,李心潔唱歌演戲創作,生活看似繽紛多彩,但偶爾浮現的憂鬱讓她徬徨無措。直到2008年第一次禪七,李心潔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平靜,生命開始散發不一樣的光采。她說禪修就像一份禮物,打開包裝紙,她看見了什麼?

談起金馬影后李心潔,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個熱情奔放、高聲歌唱、吶喊自由的女孩,當然還有那一雙會說話的大眼睛。第一次見到李心潔,皎潔的臉龐、清秀的五官,像是從童話故事裡走出來的人物,給人一種超現實感。

「很多人以為藝人的生活光鮮亮麗、順利美好,其實我們也是普通人,大家會經歷的事我們也都經歷過……」在永康街的咖啡館裡,聽李心潔談起自己如何接觸禪修、走過低潮、繪畫創作的種種,眼前的她褪去層層光環,像鄰家女孩般的坦率真誠,讓人好像重新認識了「李心潔」。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的文字意蘊深遠,富有超越的哲理,其特殊的思辨形式,一直以來深受佛教徒喜愛。 

相片: 《人生》350期新刊上架!快來解開《金剛經》般若方程式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的文字意蘊深遠,富有超越的哲理, 其特殊的思辨形式,一直以來深受佛教徒喜愛。 經文講述大乘佛教的空性思想,看似深奧而不可思議, 卻一層又一層剝解人們根深柢固的執著, 透過受、持、讀、誦,一次次的熏習、了解般若智慧, 方能在這萬象世界,隨時體驗空性, 只要一、兩句簡單偈子、經文上心, 都是斬斷萬千煩惱的智慧之劍。 本期彩內容有哪些呢? 【本期專題】解開《金剛經》智慧方程式 《金剛經》如是說 【認識篇】《金剛經》的結構與思辨形式 【觀念篇】看懂《金剛經》密碼 【運用篇】沈家楨、金庸、蔣勳、郝明義 怎麼用《金剛經》 【分享篇】朱敬一、黃慧音、李治華與《金剛經》的相遇 跟著大師讀《金剛經》 「婆子點心」公案故事 「無諍三昧第一」須菩提 【精選專欄】 抱願,不抱怨 方丈和尚的轉念心法 金馬影后李心潔 愈禪修愈快樂 《落跑教宗》 神性與人性的拔河 (精彩內容請看2012年10月號《人生》雜誌350期「解開《金剛經》智慧方程式」)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鼓山十月新書海報  

《抱願,不抱怨》(釋果東◎著)新書BV

《活出增值人生:20位名人通往幸福的大路》新書BV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