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電子賀卡400_0124  

目前分類:人生雜誌 (1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太虛大師:人生佛教真實踐 活躍中見其悲願

人生雜誌Humanity Magazine - Taipei, Taiwan太虛大師弘法淑世的悲願堅固,終其一生,改革佛教的步履未曾停歇。他反思時代需要,以中國佛教為本位, 提煉出適應時代社會的佛法智慧,扭轉中國佛教風氣,進而與世界思潮接軌,影響力從過去、現在到未來,持續不輟……

十九世紀末,革命的浪潮從世界向中國襲來,新、舊思潮並起,致使政治、經濟與社會遭逢空前的動盪;此時的中國佛教,卻延續晚明以來的衰頹,走上了最窳陋破敗的境地。在這大時代的巨變洪流中,中國佛教史上出現一位劃時代的人物,他是被稱為「現代佛教改革者」的太虛大師。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光大師說因果故事

相片:聽印光大師說因果故事印光大師一生閉關多年,在斗室中寫下的封封書信,滋潤了萬千的苦難心靈;信手拈來的篇篇精彩故事,都讓弟子們契入佛理、生起信心,讓我們一起來聽印光大師說故事。寫好字,大功德自幼喜好讀書的印光大師,對文字相當敬重,閉關期間,更長年以書信做為弘法的工具,因此對於書信上的字跡非常慎重,法師不論對象是誰、不論自己的眼睛健康與否,字字都寫得工整明晰。他也特別用清末的江南才子馮夢華的故事,提醒一位從醫的弟子寫字時要保持字體的端正,才不會誤人誤己。馮夢華寫得一手好字,更是勤政愛民的好官,每逢水災必定親赴災區視察,給與百姓應得的補助,還興修水利設施,讓百姓免受水患之苦。做了這麼多好事,理應獲得好報,但是他的兒子、孫子,甚至連過繼的孫子都相繼死去,僅存的只有年幼的外孫。而他的家族中,就有四、五位寡婦。為什麼會這樣呢?印光大師告訴弟子,因為馮夢華常在寫信的時候,不甚用心,寫得龍飛鳳舞,整篇可以辨識的字不多,人們只好邊讀邊猜,不免因為會錯意而被耽誤,所以他才會受到這樣的果報。因此大師特別提醒這位從醫的弟子,字跡不可潦草,因為如果字跡潦草而使藥房抓錯藥,那可會誤了人命啊!(原文請見《印光法師文鈔三編上‧覆志梵居士書二》)(陳慧蓉整理)----------------------------------印光法師《覆志梵居士書二》:書信一事,關系甚重。若常用草體,或成習慣,久久或致誤事。馮夢華厚德君子,其子與孫皆死亡。前年過繼之孫,又復死亡。只一一二歲之曾孫,以為其后。而一家之中,寡婦四五人,亦可謂景況凄慘矣。豈天特酷待厚德之人乎。緣此老一生,喜寫草書。與人信札,非用盡心力,按文義推測,則不識者多。其中難免有誤,以故致受此報也。汝學醫,若習慣過為潦草之書,后來或于醫方亦用此套,則危險之極。)印光大師一生閉關多年,在斗室中寫下的封封書信,滋潤了萬千的苦難心靈;信手拈來的篇篇精彩故事,都讓弟子們契入佛理、生起信心,就讓我們一起來聽印光大師說故事。

寫好字,大功德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光大師 老實修行念佛好 信願念佛如說行

清末民初的動盪時代中,印光大師長年安住法雨寺,都攝六根念念彌陀,一枝健筆勸修淨業,:亂世之中,穩如基石。他以身示範步步踏實地做好出家人本分事,更不忘教化人心,為娑婆世間深切祝福。

近代四大高僧之中,虛雲老和尚像「虛空中的雲」,哪裡有需要就到哪裡去,重建禪宗祖庭,恢復佛教生機;而印光大師猶如「大地的磐石」,長年安住於普陀山法雨寺專修淨業,如《法華經》所云:「在於閑處,修攝其心。安住不動,如須彌山。」印光大師身體力行,做好「出家的本分事」,是亂世之中眾人崇敬倚賴的大善知識。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Sep 19 Thu 2013 01:35
  • 迴向

 迴向

迴向恩者不望報 受恩者 湧泉以報
在不望報與湧泉以報之間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里共嬋娟 ─聖嚴師父

聖嚴法師在微笑  我們學佛,是學佛的沒有煩惱,只有智慧和慈悲。智慧是度眾生用的,慈悲也是度眾生用的。佛的智慧圓滿像月亮,佛的慈悲像清涼的月。月亮代表清涼,我們眾生都有病,害了什麼病啊?害了煩惱病,煩惱就是熱惱,不是清涼的,需要以佛的智慧和慈悲來救濟。當我們看到月亮的時候,就應該想到佛;看到月亮的時候,我們的煩惱也應該要消,學佛、念佛,是求佛來給我們救濟,也學著佛去救人。

今天有一位居士跟我說:「我學佛沒學到什麼,只學到了『慈悲』兩個字。」慈悲的意思就是對人慈悲,對自己也要慈悲,慈悲人是幫助人,慈悲自己就是幫助你自己。因此當我們要發脾氣時,心裡就念:「慈悲!」如果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發脾氣,雙方的面孔一定不好看,雙方的心也一定不好受!假如人人都是這樣的話,我們這個世界就會變成你恨我、我怨你的阿修羅世界了。所以他說:「我一想到慈悲,就發不出脾氣來了;一想到慈悲,猙獰的臉就會鬆下來了。人家罵我,想到慈悲,我的心裡也不難過了!」心裡面不難過,臉上的表情自然也會很愉快了。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雜誌361期:禪在人際互動中

看到「參、纏、慘、懺」,你第一個想到哪個字?大多數人的答案通常是「慘」字,尤其是還沒有學佛之前,幾乎對「慘」的感覺特別鮮明,總覺得對方怎麼這麼「難搞」?人與人之間怎麼那麼複雜?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生雜誌361期:虛雲老和尚 空花水月做佛事

 水月光中又一場

相片:九月份開始,《人生》雜誌邀請大家一起進入近代高僧的內心世界,首位介紹被尊為近代四大高僧首座的虛雲老和尚。展開虛雲老和尚一百二十年的生命長卷,看見的是十難四十八奇的奇幻際遇,千山萬水的芒鞋踏痕,破廟廢墟裡的重建身影,烽火戰亂中代眾生受苦的菩薩行。他像一朵虛空中的雲,隨著因緣飄向需要他的地方,重建古道場、傳續佛慧命。老和尚的辭世詩寫道:「眾生無盡願無盡,水月光中又一場。」說明了即使明知一切終將消失幻滅,老和尚仍以菩提心、大悲願,做空花佛事,建水月道場,只為利益眾生,點亮無盡燈。今天,先來聽首歌,向虛雲老和尚致敬。---------------〈虛雲〉詞/繼程法師 曲/周金亮 主唱/張智成逃婚出家去家何足戀 妻妾何足戀三界無安 家是火宅苦行外道 也是磨練苦行外道 也是磨練回到正軌 回到正道一杯熱茶燙著手 打破杯虛空粉碎狂心息山河大地是如來五葉回歸一蓮花花香處處春虛空中的雲啊飄吧飄到眾生需要的地方灑下沁心清涼的甘露回去吧 回到鐵幕裡那邊眾生更需要你雲門事變 天翻地覆摧毀不了你的堅定撲滅不了你的智慧斷了的骨還可以再續斷了法脈就天昏地暗了火中蓮 撲鼻香一華一淨土花香傳千古花香傳千古(收錄於《禪燈》專輯,1999年出版)http://audio.buddhistdoor.com/chi/play/19虛雲老和尚被尊為近代四大高僧的首座,撥開「十難四十八奇」的迷霧,他就像菩薩道上難行能行的善知識,示現著:明知緣起緣滅,一切如空花水月,仍要在水月光中積極去做佛事、建道場,使無盡眾生得到佛法的利益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聲做佛事,反聞聞自性

編按:以梵唄見長的廣慈法師,經常受邀為各道場指導各種法會佛事的梵唄唱誦。法師自幼學習經懺佛事,從小就擔任了無數次《梁皇寶懺》的悅眾,但懂事以後才了解,唱誦時應以「反聞自性」做為修持的方法,而且不論悅眾或齋主,唯有誠心與專注,才能發揮法會救度的作用。

■ 廣慈法師(中華國際佛教梵唄音樂交流策進會理事長)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聖嚴法師在微笑  話說鬼月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也就是所謂鬼門開的日子。這其實是民間的信仰,要追溯其思想源頭,大約是在上古的商周時期。當時,每到了七月,天子便會祭祀祖廟,以表達對祖先的敬意,而大家也相信人死之後,會回到祖先的身邊。這種對祖先的崇敬是一種美德,《禮記》中也特別強調這種孝道的精神,這種思想到了漢代,便慢慢轉變成為民間的習俗。

漢文化的民間信仰認為,人死後就是要回歸來處,而「鬼」與「歸」恰好又是諧音,因此到了陰間的人類就變成了鬼,一年之中的中元節則是敬鬼的日子。因為陽間的人只有在中元節才能與陰間互動,亡者也只有此時能回到陽間探視親人、享用供養,所以人們都在此時祭祀祖先,表示對祖先的感恩,而中元便成為清明以外的另一次祭祖大節日。但因為人們害怕無主的孤魂會來騷擾,所以也會舉行各式祭儀,來普度遊散的孤魂野鬼。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慈悲門,拜《梁皇寶懺》

隨著儀文,一佛聖號,一禮拜,一遍又一遍地觀照內心,明白今日所受的果報,皆為無始以來所造的業,發願至誠懺悔後,並生起大悲心,代累劫的父母、六親眷屬等懺悔,願他們脫離苦趣,超生樂土,這才是實踐《慈悲道場懺法》慈悲救度的精神。

相片:農曆七月快到了,拜《梁皇寶懺》是許多人報孝親恩、慎終追遠的年度功課,《人生》雜誌也即將推出《梁皇寶懺》的專題,敬請期待!今天先節錄一段懺文,與各位分享我們為什麼要慚愧、懺悔?--------------------------------夫怨對相尋皆由三業。莊嚴行人嬰諸苦報。相與既知是眾苦之本。宜應勇猛挫而滅之。滅苦之要唯有懺悔。故經稱歎。世二健兒。一不作罪。二能懺悔。大眾今日將欲懺悔。當潔其心整肅其容。內懷慚愧悲暢於外。起二種心則無罪不滅。何者二種心。一慚二愧。慚者慚天。愧者愧人。慚者自能懺悔滅諸怨對。愧者能教他人解諸結縛。慚者能作眾善。愧者能見隨喜。慚者內自羞恥。愧者發露向人。以是二法能令行人得無礙樂。相與今日起大慚愧。作大懺悔。至心求哀四生六道。何以故爾。經言。一切眾生皆是親緣。或經為父母。或經為師長。乃至兄弟姊妹。一切皆然。良由墮無明網不復相知。既不相知。多起觸惱。以觸惱故怨對無窮。大眾今日覺悟此意。至誠墾惻苦切用心。必令一念感十方佛。一拜斷除無量怨對。等一痛切五體投地。重復歸依世間大悲慈父。(《慈悲道場懺法‧卷五》)----------------------想參加《梁皇寶懺》嗎?2013農禪寺護國息災《梁皇寶懺》法會日期:2013/8/10~8/16 報名網址:http://ncm.ddm.org.tw/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定要做的功課

每天上下班時間,在熙來攘往、眾聲喧嘩的台北捷運車廂裡,經常可以看到許多上班族手持經本,或輕按計數器,專注地在車廂內誦經、持咒或念佛。一如都會人的特質,人們希望盡量利用短暫的乘車時間,做最有效率的心靈活動,尋求內在心靈的寧靜,甚或藉此應對接踵而來的生活壓力。顯然佛法已經是現代人尋求身心安定的重要寄託所在,但這樣做能解決心靈貧乏的問題嗎?這算是佛教徒的一種定課嗎?

二十世紀的社會學家很敏銳地察覺到現代人心靈孤獨無依的困境,伯格(Peter Berger)早就在《飄泊的心靈》The homeless mind : modernization and consciousness一書中,深入地分析這結構性的問題──這種源自於西方文化的現代課題,似乎難以在西方文化本身尋求解答,於是乎,許多西方人來到東方找尋答案、追尋自我。南傳佛教大師阿姜查的西方弟子,在許多的記載中敘述了這樣的歷程;聖嚴法師在美國的道場也不乏尋求自我心靈的西方人與東方人。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忙,也要做功課!

人生雜誌編輯部:【絕版】326期:今天功課做了嗎?定課,是每個佛教徒的必修課,每天固定誦經、持咒或打坐, 不僅能清淨三業、安住身心,安定而持續的力量也能轉化生命, 讓個人內修自省的工夫, 在日常生活中發酵延續,成為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書法家杜忠誥曾譬喻自己是「硯台上的農夫」,每天臨帖練字不中斷;「台灣之光」王建民也曾受訪表示,每天練投是他的例行功課……,各行各業都有基本功課要練,學佛也有每天要做的功課嗎?它在佛教徒的日常生活中又有著什麼意義?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結夏前先結帳

法師,您不是去結夏了嗎?」「喔,我需先結帳!」

「結什麼帳?」,「一些稿帳未結,恐進禪堂後,妄念是一篇篇文稿啊!」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法華七喻,聽故事得法寶

「法華七喻」千古傳誦,不僅是《法華經》的金字招牌,流暢的敘事讓人輕鬆理解佛法大意。且讓我們再次回到佛陀座下聽故事,走入妙法華的世界尋寶去。

相片:「六萬餘言七軸裝,無邊妙義廣含藏。」打開《法華經》,會發現字裡行間都是一篇篇精彩的譬喻故事,相當平易近人。其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七個故事稱為「法華七喻」,分別是:三車火宅喻、長者窮子喻、草木一雨喻、化城寶所喻、衣內明珠喻、髻中寶珠喻,以及良醫救子喻。今天分享「化城寶所喻」,請大家一起聽佛陀說故事,在譬喻中尋法寶。--------------------化城寶所喻「化城寶所喻」出自第七品〈化城喻品〉。這品一開始,佛陀便先向大眾敘述大通智勝如來,以及十六位王子出家為沙彌的故事。原來在久遠以前,大通智勝佛和他的十六位沙彌王子便在宣講《法華經》了,而第十六個沙彌正是釋迦牟尼佛的前生。換句話說,世尊說《法華經》的場景早在多劫以前便曾上演過,當時許多人也發願要成佛度眾生;然而,今日靈山再會,好些人早已忘記自己曾許下的心願,僅滿足於聲聞的涅槃境界,於是佛陀再借「化城」提醒大眾,繼續朝成佛之道邁進:有一群商人試圖穿越五百由旬的路程,到遙遠的他方尋寶。商人群中有一位團長,是這條路上的識途老馬,對於一路上會遭遇的各種關卡和險境了然於心;不過寶所實在太遙遠了,才走到一半大隊人馬早已精疲力竭,別說前進,不少人甚至萌生退心,準備打道回府。於是在三百由旬的地方,團長權巧變化出一座城市,讓大夥進城休息,養精蓄銳。這座化城中,食衣住行育樂樣樣齊備,團員既滿足又開心,漸漸地,有些人決定就此安頓下來,不打算向前了。團長知道後便告訴大眾:「眼前的生活看起來很舒適安全,其實是我用神通變現出來的,收了神通,一切穿的用的就消失不見了。如今大家精神體力恢復得差不多,寶所就在不遠處,提起精神繼續前行吧!」從凡夫到成佛,必須歷經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漫長而遙遠,在看不到終點的情況下,很容易起退心和懈怠想;佛陀就像經驗老道的團長,先以「化城」(二乘)安撫我們的心,當我們以自利利他為行,煩惱心愈來愈少,智慧心、慈悲心愈來愈深時,修行的長短便不再是問題了。值得注意的是,佛陀在說「化城喻」前,先指出大通智勝佛的一段因緣,借此提醒我們:今日能在此聽聞法華,無論受持讀誦,一句佛號、一個禮拜乃至於一小音,皆意謂著我們過去曾在大通智勝佛座下聽法,不過,生死流轉中又忘記了這段法緣,今日靈山會上再聽法華,彷彿也喚醒了埋藏內心的成佛種子。(許翠谷)圖為莫高窟217窟南壁的法華經變〈化城喻品〉,造於盛唐時期 (翻攝自《中國美術全集繪畫編15‧敦煌壁畫下》,香港: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4年)(更多內容請看《人生》雜誌359期「《法華經》尋寶去」)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命中不可不讀《法華經》

相片:為什麼《法華經》被稱為「諸經中王」?----------------------------------佛在《法華經》中一再強調此經是「諸經中王」、「經中之王」,為何此經擁有這麼高的地位?《法華經》對漢傳佛教來說,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中國因此有天臺宗的創立,尤其智者大師對《法華經》獨特的見解與闡明,影響中國教義發展與修行信仰深遠,開創出屬於漢傳佛教的特色。天臺智者大師以「五時八教」,判攝《法華經》是五時中的最高層次――第五時。天臺宗將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分為五個時段,華嚴、阿含、方等、般若、法華及涅槃,針對對象程度的深淺而分別說出不同的經典,有以人天善法為基礎的佛法,有聲聞緣覺的二乘法,也有人聽的是三乘法;其中最初的三七日說《華嚴經》,以及最後的八年說《法華經》都很重要,末了一日一夜說《涅槃經》也為法華第五時所收,名為「唯一乘法」。天臺宗以日出時先照高山,比喻《華嚴經》是教化根器大的人;黃昏太陽將下山時,山谷漸趨黑暗,平地已看不到太陽,只有在高山還能見到日光,則是比喻以《法華經》、《涅槃經》收攝根器最深的人。聖嚴法師認為,《法華經》包含了所有佛說的道理,攝受大、小根器的眾生都回歸大乘,回歸到最高法門,就像大海納百川一樣,開權教顯圓實,大開大合,這就是會三乘歸一乘的「會三歸一」。因此,法師指出:「由於《法華經》闡揚一味一雨的最上佛法,故又稱為經中之王。」一行禪師則以為,《法華經》被稱為「經中之王」的原因之一,是因它能接受並整合佛教所有的宗派。閱讀《法華經》時,可看到此經承繼之前大乘經典中的精華,例如從《般若經》承繼了「空性」的教義,從《華嚴經》承繼了「多重因果」的教義,從《維摩詰經》承繼了超越所有概念作用的解脫思想。更重要的是,以淺顯易懂且適用於所有社會階層的方式,簡單地呈現深奧的佛法,讓佛教向前邁進一大步。(編輯室)(更多內容請見《人生》359期【《法華經》尋寶去】)歷史上的佛陀早已涅槃,我們無緣親炙,但《法華經》提醒每個人都有一顆摩尼寶珠,只要願意修行,我們也能在生活中觸及究竟的生命實相,
一如菩提樹下的佛陀。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煩惱泥中養心蓮~學蓮花,做菩薩

凡是有佛教的地方,不論是建築、雕刻、器物,乃至文化、語言之中,都有蓮花的蹤。蓮花之於佛教,除了代表「出淤泥而不染」的聖者解脫境界,花開花落、出水未出也都是說法因緣。我們如何像佛菩薩一樣,展現出蓮花般的智慧與慈悲呢?

相片:關於蓮花的成語很多,但大家首先想到的大概是「舌粲蓮花」,您可知道這成語出自佛教,而且與一位大師有關,小編可沒有「天花亂墜」喔!----------------------------------------------------------------------------【舌粲蓮花】口中開出一朵蓮花?這句成語是用來比喻說法微妙,有如蓮花般美妙,又稱為「口吐蓮花」。舌粲蓮花的典故,可溯源至南北朝的佛圖澄大師。《高僧傳》卷九記載,來自西域的佛圖澄大師(西元232~348年),為了在中原弘揚佛法,於是以神通做為接引的方便。當時後趙的國主石勒在襄國(今邢台)召見佛圖澄,想試驗他的道行。佛圖澄知道石勒是一介武夫,不懂得太深的佛教義理,適宜先用道術取信於他。於是取來缽盂,盛滿水,燒香持咒,沒多久,缽中竟然生出青蓮花,整株青蓮光彩奪目,也讓石勒大為信服。佛圖澄趁機勸諫石勒以德治天下,獲得石勒的讚賞,赦免了許多原本欲殺的人。由於佛圖澄的攝化,當時中原一帶的人民,不分民族都皈依了佛門。如今,舌粲蓮花被用來譬喻口出妙語,說話有文采,或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道。相似的成語還有同樣出自佛典的「天花亂墜」,這句話出自《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六欲諸天來供養, 天華亂墜徧虛空」,指欲界的諸天人來供養佛陀,空中灑滿種種美妙的花朵。梁武帝時,也有一位雲光法師,講經說法極為精闢、生動,每當他說法時,也有「天華飛集」的情景出現。但「天花亂墜」現在多引申為貶義,指語言誇大,不切實際。(梁金滿)(更多內容請見357期《人生》)在印度或敦煌的石窟藝術中,佛菩薩總是或坐或立在蓮臺之上;佛典中,佛菩薩的國土中也總有各色蓮花來莊嚴淨土;走一趟佛教文物店,仔細觀察各式佛像、法器、修行用品上,可以發現處處蓮花;就連當代不同傳承的佛教團體,如佛光山、慈濟、原始佛法三摩地學會等,也不約而同以蓮花為識別標誌,足見蓮花在佛教徒心中的非凡地位。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樂佛,讓生命充滿佛力

樂佛很簡單,把腳步放慢,練習自我覺察觀照,讓佛陀的教法進入生命之中,以智慧解除生活的壓力和煩惱;以慈悲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成就眾生也樂佛。

相片:我的樂佛提案 樂活,提倡生活健康、環境永續; 樂佛,則進一步以智慧淨化身心、以慈悲利益眾生, 使生命朝向覺醒與解脫, 是更究竟的生命選項。 只要依照佛陀的教法去實踐、修行, 不僅可以提昇自我, 讓自己和眾生既得現世利益,也得後世安樂。 還等什麼呢? 快來做個快樂學佛人, 讓樂佛成為一種生命習慣! 樂佛很簡單, 把腳步放慢,練習自我覺察觀照, 讓佛陀的教法進入生命之中, 以智慧解除生活的壓力和煩惱; 以慈悲幫助眾生離苦得樂, 成就眾生也樂佛。 想知道樂佛一族有什麼樂佛提案嗎? 請參考最新出版的6月號《人生》雜誌358期, 一起樂佛吧!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年古剎,十載重光

~記阿閦佛首復歸與神通寺重建因緣

 一尊流轉他鄉的阿閦佛首,一場佛首復歸的開光勝會,一位青年比丘的發心承擔,開啟了千年古剎神通寺的重建復興之,讓法音再度宣流於眾生需要的地方,這何嘗不是阿閦佛在不同時空的無聲說法。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音菩薩三大香會

祈願觀音  每逢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分別是觀音菩薩聖誕、成道日以及出家日,這三天統稱為「觀音誕」,不僅佛教寺院例行舉辦共修法會,由於觀音信仰的普遍流傳,一般廟宇都會以素菜做為供禮,或大擺素宴,廣邀十方信眾吃素祝誕,因此也是民間信仰中的「素食日」。

在佛教經典中,觀世音菩薩聞聲救苦、有求必應,以三十二應化身,遊化娑婆世界,是悲智雙運的大菩薩。隨著觀音靈驗記及本生史傳的流通,觀音信仰在民間扎根,成為家喻戶曉的中國菩薩。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慈心觀
■ 聖嚴法師

聖嚴法師在微笑  修習慈心觀能幫助我們祛除瞋心,並生起度眾離苦的願心。一個以菩提心來修習慈心觀的人,不但會設法幫助眾生從身心的苦痛中解脫,如果因緣具足,也會引導眾生從佛法中得到喜樂,最終進入涅槃。

文章標籤

法鼓山中山精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